第一百六十九章要出大乱子的
儒家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
那就是给予官员更大的自由裁量权。那就是春秋决狱。
这就是礼法体系。
礼在法之上,道德伦理在法律条文之上,只要官员觉得某些事情合乎某些道德准则,是可以无视大明律的。故而自古以来中国从来是有法律的。但是法律从来不是最重要的。
为什么科举靠四书五经,而不是律法。
这就是原因。
用现代人的分析,就是成本问题。统一的中原王朝,面积太过广大了。严密公平的法律体系,带来的成本增高,给朝廷带来极大的财政压力不提,地方上也很难去执行。
用现代法律体系对比就很明白了。除却专业人士,谁能真正精通所有法律。不,就是专业人士,他们精通的也是法律体系之中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甚至估计,也没有谁敢说,他精通中国所有的法律了。
在执行层面,也会遇见很大的问题,过于繁琐法律,给了地方官员,乃至于胥吏上下其手的空间,他们可以颠倒是非,随意引用法条。舞文弄法。
所以,礼法体系,德主刑辅,春秋决狱。天人感应,乃至天子称谓,等等这一切内容。每一个标点符号都不是多余的。
儒家一整套治理国家的体系,被后世很多人指为让中国落后于时代的原因。但是却不能否定一点,这并不是因为儒家体系不好。而是太好了,太精妙了。融化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智慧。
形成一套低成本维护庞大帝国的体系。在这一件事情上,如果没有技术突破,很难有比这个体系更完美的体系了。甚至比起中国古代的统治体系,看现在的美国内部体系,美国的体系都显得太过粗糙。
唯一的问题是,儒家想要的是维护,而不是发展。毕竟儒家是静态的世界观。并没有进化发展这个理论基础。
而正因为好,才形成了路径依赖。从来对其他方向的可能形成了压制。
即便而今,太子内心之中对新法的抵触,就来自这一点。
太子对新法,对未来很多观念,不够了解。最少没有朱元璋了解。但是他对儒家的体系却是最为了解不过了。正因为了解,他才觉得,一个稳定而落后的大帝国,与一个动荡而先进的大帝国。那个才是他想要的。
这个问题,让他很纠结。
太子说道:“刘老先生,有些话,我也是在这里,跟你说说,出了这个门,我是不会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