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五章:田鼎的疑惑。

秦功 下雨我带刀 2707 字 8个月前

“白衍!在汝眼里,如何看待这些事情?”

嬴政转过头,看向白衍。

若是方才见到韩谒者的眼神,白衍尚不敢开口的话,那么眼前看着嬴政的询问,白衍已经清楚,嬴政这是在问他的看法。

“回王上,在臣眼里,颍川郡的百姓此前都是韩人,如今成秦人不过两年,定是不适应秦律管治,加之士族利益受损,不满之下暗中挑拨,叛乱之举乃是正常,与咸阳朝堂并无关系!”

白衍对着嬴政拱手说道。

说话间,白衍都感觉背后有些汗水,若是以前领兵伐战,每一次升爵都是嬴政的一次考验,那么眼下,每一句话,都是一个考验。

这让白衍不得不紧张起来,打起十分心思,生怕说错话或者乱说。

“喔?”

嬴政听到白衍的话,言语之中说叛乱与咸阳朝堂并没有关系,错在郡县之中的士族,这个说法倒是让嬴政眼前一亮,方才的阴郁与烦心也悄然退减一些。

“细说!”

嬴政没有着急表态,而是让白衍详细的说清楚,目光看向手中的竹简。

白衍见状,对着嬴政辑礼,面露思索。

“王上,臣以为,颍川之乱,说到底,无非利益,秦律伤及之利益,非是耕农生民,乃是士族权贵,往日韩国在之时,士人皆是士人,权贵之子日后依旧是权贵之子,如今韩国灭亡,士族权贵不仅往日的权利一朝散尽,就连地位与财富都被波及,故而不满,而由于此前是耕农所居乃权贵之地的原因,耕农生民多以其言为信!故而耕农出事,多是与士族有关!”

白衍说着心底的想法,其目的主要就是把问题推给士族,事实上不管哪个朝代,天下打乱,最主要的原因,也是士族。

当真以为所有朝廷都对百姓不好,只是朝廷的命令,根本比不过当地士族的手段。

一个是远在天边的朝堂,一个是当地有名的名门望族,百姓很多时候,都会选择听后者的,因为他们也‘只能’听到后者的。

“那些士族想要权利?”

嬴政听到白衍的话,没有露出什么特殊的表情,依旧是看着竹简。

烛灯之下。

白衍看着嬴政,想了想。

“臣以为,那些士族最终想的,是韩国复辟!”

白衍轻声说道,对着嬴政辑礼。

而白衍的这句话,让木桌另一旁站着的韩谒者吓一跳,眼神顿时看向白衍。

一直看着竹简的嬴政,随着目光依旧在竹简上,但其眼神一动不动,显然已经不是在看竹简。

白衍见到这一幕,没有在开口。

方才说那句话,也是白衍想告诉嬴政,依照如今的秦律,根本满足不了那些士族的需求,秦律与那些士族根本无法共存,要么彻底除掉那些士族,要么修改秦律。

说这句话的时候,白衍也是有私心。

毕竟清楚后世秦国就是败在秦律上,秦律有徭役,更要犯罪连坐,在这样的情况下,秦国攻打到哪里,吞并到哪里,劳役、徒隶的人就会倍增,特别是徒隶,吃喝住,包括衣服,按照秦律,都是由官府分配,这样对于战乱时期的秦国固然很好,但若是天下一同,面对数十万,上百万的徒隶,又该如何。

是好吃好喝的,并且每月给十钱供着!!!

还是如同后世那般,不浪费人力劳力,修陵墓,长城,直道等一系列大工程,然后想要快点完工,就投入更多的人力。

白衍心中,比任何人都清楚,秦律必须要改,而且在天下一统之后必须改,否则秦国依旧会走上老路。

但眼下,修改秦律四个字,白衍还不能说,也不适合说。

咸阳城内。

随着夜幕降临,天色逐渐黑了下来。

白氏府邸内,白裕、鲁氏、白伯、白岩等人,一直都没等到白衍归来,所有人都无比纳闷。

“奇怪,那小子明明下朝的时候就被王上召见,按道理最多,也不过一两个时辰便出王宫,怎么眼下天都黑了,都不见回来,莫不是半路被拉去酒楼了?”

白裕摇了摇头,因为朝堂上的事情回来后与兄长等人说,兄长都担心白衍,也准备商量如何解决咸阳城内的流言蜚语,毕竟长此以往对白衍也有影响。

不曾想直到天黑,都不见白衍回来。

“奇怪!按道理,就算不回来,白衍应当也会派仆人回府通知才是!”

白伯与白岩对视一眼,也都弄不清楚。

正当这时候,一个仆人急匆匆的走进来,来到白裕面前。

“大人,府邸外有一个自称邰敬的大臣,说是与白衍将军有约,不见白衍将军赴约,好奇之余,便亲自前来询问!”

仆人对着白裕拱手说道。

听到这句话后,白裕、白伯、白岩三人,更是确信白衍并未出去饮酒,否则已经与好友有约的白衍,绝对不会无缘无故的缺席,失了信誉,这传出去很败名声。

“请人进府邸!”

白裕看了兄长白岩一眼,看到白岩点头后,便对着仆人吩咐道。

仆人见状,连忙拱手转身离去。

()

1秒记住网:。手机版阅读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