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1页

汉阙[校对版] 七月新番 1247 字 2022-10-24

仔细捋捋大汉历史,皇室之所以不像列侯一样,两三代就垮了,是因为历代先君对此本就十分重视,当年贾谊给孝文皇帝上书,专门谈了太子教育问题。

“天下之命,悬于太子,太子之善,在于早输教于选左右,心未滥而先请教,则化易成也。夫教得而左右正,则太子正矣,太子正而天下定矣。《书》曰:‘一人有庆,兆民赖之’,此时务也。”

在君主时代,这无疑是正确的,000庸主还是666神君,确实关系社稷存亡。

孝文皇帝对这奏疏大赞,然后反手就将贾谊安排给梁怀王做王太傅,而让晁错去太子身边。

结果晁错导太子以法术,教出来了一个精通权术的家伙。贾谊教梁王以《诗》、《书》,虽然梁怀王坠马亡,贾谊自责而死,但继任的梁孝王也深受贾谊影响,文青教出来还是文青,最后被他老哥汉景帝玩得团团转。

太子太傅,日就月将。琢磨玉质,言太子有玉之质,琢磨以也。果然什么样的匠,磨出什么样的玉。

大汉的太子教育也有失败的时候,比如刘询的祖父卫太子,按理说名师不少,诸如万石君少子石庆,卜式,但他最后一任太子少傅石德,在巫蛊难起时,因为害怕像公孙贺父子、两位公主和卫伉一样被定罪杀死,便极力怂恿卫太子起兵,最终酿成了悲剧。

所以挑人时,可得看准喽,观其言察其行,可不是什么阿猫阿狗都能教太子的。

“贾谊说,教太子可分三段,乃生幼年时,少长知妃色时,以及既冠成人后。朕打算在去疾乃生幼年时,让正直博学、忠于君主、敬佩父兄之人入太子宫,与太子同起居出行,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如此潜移默化,让太子成为正直之人。”

相比于各有用心的其他人,苏武无疑是最完美的选择,无人怀疑忠节侯之忠,而论见识,曾去过北海,又担任典属国多年的老苏武,也是博闻之辈,尤其是刘询听任弘说过……

“苏公很喜欢孩童。”

幼年时跟着这样的长者,刘询相信,自己的长子绝不会成为霍禹之类的阴邪之辈。

“但苏公年迈,已过七旬,还能做几年太子太傅?”这是许平君担心的事。

“苏公百年之后,去疾也已少长知妃色,朕心中已有人选。”

刘询笑着,对别人的设防,对许平君却无话不谈,透露了自己的打算:“西安侯如何?”

许平君也想过,但又觉得不行:“西安侯为陛下整治南北军,恐怕无暇为师吧?”

确实,等整顿好京畿防务后,刘询还有一大堆事得由任弘牵头去做,这可是出将入相的大才,得榨个干净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