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3页

最后朱卷墨卷交给外收掌官,外收掌官留下墨卷,然后将朱卷通过至公堂将卷子递给帘内的内收掌官。

内收掌官再送至提调所,提调官根据五经房,将本经是春秋的考生,分至春秋房,尚书至尚书房。

这个流程可谓是层层负责,每名外帘官都要当着干系,目的就是要切断同考官,主考官与考生的联系。

让考官们无法从字迹,卷上标记,以及考官与考生直接受卷的办法,察知考生的任何信息。

但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方法总是有的,比如张鲸与林延潮通关节就是如此。

考官与考生在卷子的重要题干约定字眼,比如考生写下“一行白鹭上青天”这样没来由的话,考官也会认出。

这样的字眼不是一处,而是最少两处。

方才叶向高所说的第二题破题用四个一字的只是一处,此外张鲸与林延潮还约定了另两处。

至于墨卷就是古人划分段落的符号。

就是一个小圈,放在文章段落连接的地方。考生可以写,也可以另起一行不写,总之要画几个圈随你。但是若是你写了几个圈子,事后赖账,那么考官是不会放过你。

第一批朱卷有提调官送至各房后,各房考官即开始改卷。

这改卷可谓争分夺秒,身为主考官林延潮事先就与各房约定,各自交上来的荐卷有时间期限,而且你们不可以乱改,若发现错误等等,人家是要找你算账的。

所以各房里阅卷官,同考官也是认真改卷,谁都知道林延潮那三元名头不是假的,不说别的仅过目不忘的本事,翰林院里也没几人会的。

万一什么事得罪了他,凭人家这记性真的可以记一辈子的。

编修方从哲是春秋房同考官。

要知道春秋有三传,公羊是其中一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