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页

李轩说这话的时候,用了比较谨慎的词汇,照顾了柳八苟的脸面,他知道柳八苟这个人向来以读书人自居,哪怕他天天都穿着道袍,但是依旧以身为一个读书人而自豪。

平日里极为注重读书人的体面,也时刻为自己是个读书人而感到骄傲,所以如果当着柳八苟的面说四书五经于家国一无是处的话,这无疑是否定他的所有价值观乃至整个人生。

聪明如李轩,自然是不会这么干的,他只是说这四书五经这种圣人经典一般人是学不了的,这无意间又把四书五经的地位拔高了不少,满足了柳八苟这种读书人的心里虚荣感。

如果可以的话,李轩打算在大唐王朝里把四书五经的地位继续拔高,一直高到普通人看到这些经书的名字都觉得肃然起敬,一副看天书的模样。

哇靠,这么高深的四书五经岂是我等凡夫俗子能够学习的,这得让那些大文豪们躲在藏书阁里钻研啊,咱们这些普通人还是随便学点白话文和算术、格物之类的就好了。

柳八苟听罢李轩的话,脸上果然露出了一丝自豪之色,微微点头道:“此话不错,当年臣启蒙足足花了三年,十二岁读大学,到十四岁时方读论语,十六岁读完孟子才开始学五经,通读经书足足花了十五年。”

但是他的自豪却是让李轩有些暗自鄙视!

怪不得这个柳八苟这辈子对科举怨念这么深,不是他不想参加科举,而是这人的经书水平实在有限,十五年才读完四书五经,这资质也是够差的。

人家正儿八经的读书人,一般四五岁就启蒙,七八岁就开始学四书,十二三岁就学五经,等到十五六岁就开始下场科举,整个过程大约十年左右。

这里最明显的例子就是李轩自己了,他老娘为什么说如果不是那个死鬼和柳八苟玩造反的话,她的宝贝儿子早就能考上秀才了?

因为李轩原身已经完成了科举时代里最基本的教育,四书五经都倒背如流了。

所以白太后这话还真不能说错!

然而李轩才多少岁?前年他第一次下场的时候十五岁,然后就过了县试,落选于府试,李尔必称帝那年,他也不过十六岁,而且你得知道,他这个岁数还是虚岁!

如果运气不差,又肯继续用工的话,花个几年时间考一个秀才问题不大。

而柳八苟呢,光读这些基础书籍都花了十五年,而且这可远远达不到可以下场参加科举的程度,要下场参加科举,最基本的是能够把四书五经倒背如流,然后各种注解也的熟悉,要不然考官随便出个题目,你连这题目出自哪里都不知道,还写个屁的八股文啊。

柳八苟读了一辈子书,连李轩这个十多岁的少年都不如,可见他的读书资质真不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