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页

这年头的明军,真正能打的已经不是那些卫所兵,而是靠各级地方官员自行招募的募兵了,这种情况在匪患严重的内陆偏僻地区以及倭寇袭扰严重的沿海地区更是如此。

兴泉府这边靠近三省交界之地,而且还是大山众多的穷乡僻壤,各种山匪是数不胜数,山匪众多,那些卫所兵又不能打,所以宋志文也是没办法才学其他人招募青壮练兵。

这练兵的效果也算不错,已经是连续剿灭了不少山匪,战斗力比那些卫所兵强多了。

唯一可惜的是,这些募兵都是要花钱养着的,要给薪饷,要给粮食,还得给他们武器装备,而明朝的官员们虽然一个个都肥的流油,当几年地方官不捞个几万两白花花的银子,都对不住自己十年寒窗苦读。

但是官员们有钱,不代表官府也有钱啊,明朝的官府历来都穷,以兴泉府的财力,养一支千来人的募兵也算是极限了。

如今,宋志文把这支募兵派了出去,他相信剿灭伪唐贼军是指日可待的!

而他还不知道,李轩他们已经是带着人赶往澜江渡口,他们要想歼灭伪唐贼军,还得先过了澜江再说!

第0253章 抢占澜江渡口

宋志文刚把从各处调集过来的三千大军给派出去呢,埋伏在府城的大唐探子就已经是一路狂奔,朝着正泰县而去,他们要把这个消息及时传递给大唐新军,以便上头的大佬们做出相对应的决定。

带着众多辎重,同时还要防备敌军埋伏,并且需要时刻保持士兵们的体力以面对遭遇战,速度过快的行军会导致士兵们的体力耗尽,这种情况下如果遇到埋伏或者遭遇战,对于一支依靠士兵体能作战的冷兵器军队而言是致命的。

因此通常情况下,大规模的军队其行军速度都是很慢的,一天所走的路程不过二三十里路,哪怕是轻装急行军,一天所走的路也不过四五十里路,再多的话不是不能走,而是风险太大。

因此部队的行军是不能简单的用人的徒步速度来衡量,人的正常徒步速度,一个时辰可以走二十里路呢,而很多大军一天也就走这么点路。

大军的行动缓慢,这也就给了大唐新军的探子们充足的时间用来传递消息,这些探子们可不用顾惜体力,也不用担心被埋伏之类的,他们要的做事只有一样,那就是在最短时间内把消息传递回去,因此他们赶路的速度是相当快的,甚至都还有马匹可用。

探子们的连续狂奔,让李轩在当天晚上就得到了府城明军已经正式出城的消息!

“根据他们的方向来看,他们是朝着澜江渡口过来的,肯定是想要从这里渡江,而按照他们的方向和速度,预计明天傍晚时分明军的前锋就会抵达澜江渡口,而大规模的渡江应该是在后天!”曾子文如此道:“留给我们的时间不多了,明天一早我们继续加快速度,争取在中午时分抵达,在他们抵达澜江渡口之前做好埋伏,打一个半渡而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