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9页

其实早在兴泉府的时候,李轩就是想要效仿后世搞真正的财政预算制度了,不过后来发现地盘小了点,钱也少了点,搞财政预算有点贻笑大方的感觉,所以干脆是让税部那边一揽子负责赚钱花钱,其他部门只需要做事,军方只要负责打仗就好,钱和物资的事就不用他们操心了。

如今规模大了,而且即将迁都肇庆,占地两省乃至三省了,所以这财政预算制度搞起来也是比较适合了。

大唐王朝的财政预算制度限于时代以及执行力,还是比较原始的,首先税部那边统计出来一个本年度的大概收入,根据这个收入进行经费分配,这一部分的经费分配分成三部分,军费、行政费用、皇室费用。

其中的皇室费用主要是皇室成员的生活花销,翰林院的办公经费(包括翰林院调查统计科这种机构),近卫军的军费,没错,不管是翰林院还是近卫军的军费都是不走内阁或者军方渠道,而是直接走皇室费用渠道。

行政费用,主要是内阁各部、独立于内阁之外的督察院的办公经费,细分下来的话包括百官薪资、教育经费、工商发展经费等。

军方的话则是简单了,自然是陆海军的花销。

因为大唐王朝还处于快速扩张当中,收入预算是不稳定而且没有一个定数的,只能是有多少花多少,而支出部分的话,大头则是军费了。

过去的一年里,大唐王朝的诸多收入,包括正常税收、抄家所得,这些收入基本上有八成以上都是被军队最后用掉了。

所以在宣平二年的财政预算上,军费的支出预算占据了百分之七十五,此外值得注意的是,被纳入皇室费用的经费,大部分也是被用来充当近卫军的军费,这一部分大概也是占据了百分之八左右。

因此,两者相加的话,其实军事用途的费用,占据了所有支出的百分之八十三,而这个比例哪怕是放在军费比例偏高的封建古代王朝里,也是超高比例了。

这一批从桂林押送回来的金银细软,最后至少也会有百分之八十以上会被用作军费的。

军方拿到了这些军费后,首先枢密院那边会花费极小一部分的办公经费,然后是海陆军进行分配,而陆军又是占据了其中的百分之九十五以上。

这些陆军军费,有一部分是用来给士兵、军官们发放薪资,一部分是用来采购各种作战物资,包括弹药、粮食、被服等,一部分是用来采购武器装备军队。

而这些采购费用,最后大部分又会流入工部下属的各大兵工厂,兵工厂用这些钱采购原料、支付工人的薪资,兴建厂房等,最后生产出来各种作战物资。

这也是为什么这十几万两银子里,只给工部那边留了两万两银子,大部分钱都是被直接给了军方的理由,而不是和以往那样由税部直接采购了原料后送到工部那边,然后直接发放军人的薪资以及工人的薪资。

这一套简陋的财政分离的预算体系,也算是李轩在十六世纪进行近代化改革的重要尝试,后续的话,他还将会继续尝试把工部的诸多兵工厂从工部剥离出来,首先可能是成立专门的机构负责运营这些国有工厂,也有可能是变成官督商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