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0页

这种战术其实一点都不特殊,其核心点只有一个,那就是在尽可能的集中更多的兵力去进攻敌军的少数兵力,从而达到在同一段战线上获得局部兵力优势。

换句话说就是争取用两个骑兵甚至三个,四个骑兵去攻打敌人的一个骑兵,这种优势,甚至是在敌军的总兵力明显比己方多的情况下,都能够起到作用!

这一场骑兵之间的交战,从一开始就是不公平的,吴北上尉的骑兵部队先一步发现了明军骑兵,并且在第一时间里就是发动了突袭。

而这种不公平也就让这场小规模的战斗的结果从一开始就注定了:明军惨败!

而且是败的极为凄惨,除了少数几个看见势头不对,直接拔转马头狂奔逃命的骑兵外,其他的明军骑兵大多都是被吴北上尉的骑兵斩于马下,大多是非死即伤。

结束战斗后,吴北上尉就是心满意足的收拢了原本属于明军骑兵的战马,如今这些战马都被他们俘虏了,此外明军的刀剑等兵器也是一柄收缴。

至于俘虏,一个都没抓到,因为这种猛烈的骑兵交锋中,甭管敌我,只要是受伤那大多都是重伤,而重伤在这个时代和阵亡其实没有什么区别。

他麾下的骑兵阵亡一人,另外还有一个重伤员,虽然伤员的伤势看上去有些重,但是毕竟是自己的袍泽,总不能和对待明军的重伤员一样直接补刀了事,而是简单的用随军携带的酒精进行简单消毒后包扎了起来,然后就是把他抬上了马背准备带回去,至于能不能活下来,那只能是看天意了。

明军方面,当场被斩杀七八人,另外还有大约十人重伤,对待这种明军重伤员,他们也是直接补刀了事,反正不补刀的话也救不回来,他们将会在痛苦中慢慢死去,这个过程可能是几分钟,也可能是几个小时,但是想要活下来基本是不可能的。

倒是缴获的马匹不少,足足有十多匹呢,而且他发现这些马匹比自己人用的西南马要好不少,身为骑兵,他一眼就是认得出来,这些明军骑兵的战马,应该是北边的蒙古马,其肩高大多有一米三,比他们精挑细选出来的西南马高了差不多十厘米呢。

大多西南马的肩高普遍只有一米一左右,只有少数优秀者才能够达到一米二,而大唐王师的骑兵们所用的战马,自然是经过挑选过后的西南马,肩高的最低标准是一米一五,有一部分能够达到一米二。

而这些被明军用来充当战马使用的蒙古马,肩高能够达到一米三,尽管这个高度对于乘骑战马而言依旧非常矮,但是在东亚地区却也是属于比较难得的了。

不过吴北上尉并不知道,就当他带着所属的骑兵排击溃了一支明军骑兵,甚至还缴获了十多匹马匹时,其实更多的明军侦骑前仆后继的进入,而唐军的外围骑兵是不可能完全的拦截到这些明军侦骑的。

同样道理,就和明军的骑兵部队无法全部拦截大唐王师的侦查一样,因此这些侦骑的存在,使得了双方对彼此都是比较清楚。

当兴泉府返回靖州的明军开始绕行北方后,陈科桥一开始并没有行动,但是很快当他得知了靖州城内的明军也是出城,并且同样是朝着北方而去的时候。

他当机立断直接命令部队开拔,直接朝着北方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