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还是想得太简单了,这个方法看起来容易,但实施起来却非常之难。”邵六叔摇了摇头,“你也知道我们邵氏这么多人,日常就有好几部戏同时开拍。我们的院线单单上映自己的戏,都还要争抢档期。又哪来的功夫上映其他公司的影片?”
“放着自家公司的电影不去上映,反而要把档期让给外人。时间一长,这些老臣子会有意见的。”邵六叔又道,“再者外面的世界自然比家里精彩,把人才全都租出去,万一把他们的心玩野了,将来不想着再回来,我们岂不是得不偿失?”
“可是这样的话,难道就放任许家小子迅速扩张,然后有朝一日将我们吞掉么?”方艺华担心地问道。
邵六叔叹了口气,他也预料到了会有这么一天,但是想锐意改革却也有心无力。邵氏成立近二十年的时间,在香江建立了庞大的基业。
但正所谓积重难返尾大不掉,如今邵氏内部斗争激烈。老臣子与新势力斗,老臣子与老臣子斗,你方斗罢我登场,争的是不亦乐乎。
几年前,就是因为邵艺夫推方艺华上位,使得邹文淮、何贯昌等一干老臣子出走;而方艺华采取的严控成本的高压政策,也令一干还留在邵氏的老臣子大为不满。
而邵氏提拔的新晋导演,也同样受到老臣子的压制。投奔许氏的桂治洪导演,之前在邵氏就受到压制,年纪轻轻的没戏拍。
反而老臣子仗着自己老资格,跟年轻导演抢拍片的机会。邵氏奉行的又是老派的经营手法,讲辈分论资历,年轻导演怎么抢的过那帮老臣子?
老臣子与老臣子之间同样充满矛盾,大导演张彻与李翰祥就各自看对方不顺眼。虽然之前李翰祥出走台湾,创建国联,后来失败之后,狼狈回到香港,是张彻点头建议邵六叔将他招回来。
但是李翰祥回到邵氏,连续拍了几部卖座影片,顿时成了邵氏最卖座的导演,也成了邵六叔最爱的宠臣。
原本的宠臣——大导演张彻自然颇感失落,对李翰祥这位叛臣贼子也自然看不过眼。
而一向跟张彻大导演的武术指导刘佳良师傅,六十年代就已经入行,执导过无数卖座影片。但混到现在,小字辈儿的洪京宝、程龙,连之前跟他的曾智伟都做了导演,他却还跟着张彻做武术指导。
所谓文无第一,武无第二,这让自命黄飞鸿嫡系传人的刘佳良师傅如何自处?
除了这些内部争斗,让邵艺夫无法改革之外。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邵艺夫不愿多花钱。
邵氏一直奉行的是大片厂制度,演员也好、导演也好、工作人员也好,都不过是拍片用的工具而已,只要听话赚钱就好了,不允许有其他私心杂念。
因为只把演员当工具,所以薪酬方面自然也不会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