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小唱片公司的歌手,就根本得不到这种待遇,别说在店内播放了,连张海报都不会贴的。
如果非要宣传怎么办呢,那就只有掏钱解决了。摆在主要位置多少钱,张贴海报多少钱,播放歌曲多少钱,条条框框都算清楚。
艺声唱片目前算上许贯英,也只有三队歌手,算不上大唱片公司。虽然唱片销量都不错,但还不能够与大唱片公司平起平坐。如果想要最惠待遇,还是要花钱购买。
郑栋汉为了铺排许贯英的唱片,花费了五万港币的公关费用,还让马佳华念叨了好几天。
在金钱的作用下,许贯英的唱片摆在了唱片行最显着位置,门口橱窗也张贴了巨幅海报,店内的唱片机也开始循环播放许贯英的歌曲,真正做到了街知巷闻。
而电视这一新兴传媒的威力也逐渐显现,许贯英在《心大心细》上演唱的两首歌,起到了非常大的宣传效果。
节目播出的第二天,就有人到唱片行打听有无《发钱寒》这张唱片,头天的销量就突破了五千张,作为新人来讲,已经是相当了不得的成就,把许贯英高兴地整整一天都没合上嘴。
除了上电视台做宣传之外,许贯英还到商业电台、香港电台打歌做宣传。
许贯武旗下的《天天日报》也对此大作宣传,橱窗电视同样帮二弟做宣传。
这宣传工作搞得真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再加上《发钱寒》这张专辑的确优秀,曲风欢快的鬼马歌,也有其受当代年轻人的欢迎。
于是,许贯英的唱片销量一日千里,人也迅速成为香港歌坛当红的歌星。
……
就在许贯英忙着做各种宣传演出的时候,梁淑仪与邵艺夫的谈判终于有了结果。邵老板同意将导演楚原租借给巨星经理人公司,邵氏从他薪酬之中抽一成作为回报。
至于演员的方面,邵老板只初步答应租借一些二线、三线演员,至于像狄龙、姜大维这些一线红星则概不外借。
同时双方约定,电影拍摄完成之后,邵氏方有召回的权利,不得中途无故将导演及演员召回。
这份协议邵氏无疑是最大的赢家,自己不仅不用出一分钱,还能够将闲置的人才租借出去,也是邵老板琢磨将邵氏转型的试水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