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页

两人达成了一致,姬浅妤离开后, 又排查了下,基本上主要的势力的当家的都跑了一遍,剩下的小势力, 不足为虑,这才停下来,方想起还是姬母那边的事,可不能让她被带偏了。

姬浅妤赶回将军府才发现已经是子时了,姬母已经歇息了,只好等第二日再跟姬母详细说。

第二日,叶泠召见了几位重臣,也请了越昆仑老先生一起来,一起商量目前的国事处理。

连翻的内乱,导致积压了不少政务。

以叶泠的想法,以及她现在的身体状况,不可能事必躬亲,如承兴帝那样每日看无数奏章,必然要有人相助。

和众位重臣,加上德高望重的越老先生讨论后,他们商量出了一个新的模式。

设立内阁,其中固定人数有九人,这些人由朝臣推举,也可由皇帝任命。

内阁里的人参与机务,帮助叶泠处理政务,起草批复奏章,最后将事情按照紧要程度报告给叶泠。

内阁之人轮值,早朝后在宫内开辟出的专门地点看奏章,进出都要严格检查,不能随意修改擅取奏章。

每个人都要对所属部分负责,重大事情报告给叶泠,一起商讨。

积压的奏章从当日就选了人开始处理。

因为朝中不少人都被牵累,死的死,伤的伤,无法办公,叶泠选了一些人,又让越昆仑推荐了几个有才学的人。

对于越昆仑的学识风骨,叶泠还是很相信的。

如今正是大珩需要人才的时候,百废待兴,越昆仑也没有推辞,加入内阁帮忙,也给叶泠推举了几个自己的学生。

如此改变,整个大珩朝就像是坏掉的机器,又被重新启动一般,缓慢的走上了正轨。

三日后,叶泠在宫内举行了登基大典,同时大赦天下,颁布了减赋令。

事急从简,并没有铺张浪费,只是进行了简单布置,先祭拜列祖列宗以及神灵,到了吉时,钟鼓齐鸣,再登上天坛祷告,官员们行大礼,放鞭炮,再坐在马车经由京城几处地方,得到百姓的祝福,宣告诏书,正式继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