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三章 于夜书

【遇敌,行囊放置相关。

骤然遇敌,士卒随身行囊可就地放下。

为避免携行具倒地,可在携行具上缝制一段短绳,短绳系一竹签,携行具放在地上时,竹签插在地上,可保护携行具不至倾倒。

亦可使每伍之人携行具靠背相放,相互支撑,不使倒地。】

怕文字写的不是太清,李孟羲于是用毛笔随意勾勒几笔,就把一个简略的旅行包的简图画在了丝帛之上。

还有什么来着,李孟羲用笔杆挠头。

对了,还有士卒宿营时如何搭建床铺,昨夜想到了的是在铺被上,一侧背面封上薄木板,然后在搭床的时候,只用两根枪往砖上一放,床铺就可直接搭成了。

于是,李孟羲接下来又把搭建床铺的方法同样写了下来。

再然后,绊马索相关。

绊马索不仅可用来拦截敌方骑兵,在攻城拔寨时,用绳套往敌军营寨一扔,如果绳套套中敌军木寨墙突出的木桩,绳子套中后,我军士卒拉着绳子一拉,轰隆一下,敌军寨墙顷刻倒塌。

绳索可有效利用于实战当中,而如果每个士兵都带一条十来米长的绳索的话,就太繁琐了。

综合各方面考虑,每个士兵只用带一根一米多长的短绳就够了。

短绳可用来束重甲,也可用来扎束士兵的随身物品,如果战场需要,临时需要一根长绳绑成绳套拉倒敌军寨墙,这时,每个士兵身上都带有一段绳子,三五个士兵把身上的短绳一接,一根足够长的长绳顷刻可为。

由绊马索,联系到攻城拔寨的战术,再由攻城拔寨的战术,可联系到营寨修筑的注意事项。

既然我方可用绳套拉倒敌军寨墙,同样,敌军也可用绳套拉倒我军寨墙。

为避免我军寨墙被敌军拉倒,钉筑寨墙的木桩,应该钉成一样的高度,不使有哪一根木桩过于突出而被敌军用绳套套住。

由此,再反而推之,如果敌军寨墙规整,绳套无处借力,此时可用其他工具,比如铁抓钩,一样能钩住敌军寨墙一拉而倒。

抓钩会很有用,不仅攻城拔寨可用,过山涉谷之时,抓钩一样能发挥很大作用。

但,结合后勤压力等综合考虑,抓钩没必要给每个士兵都配备。

每百人队,配备两副抓钩,足够使用。

由此,又延伸出另外的问题,配备抓钩的士兵为了方便战场管理,可归于百夫长手下,和百夫长亲兵传令兵同列一什。

如此,技术军士加百夫长亲兵传令兵骑手等,大约是十人。

一个百人队,其中十人是特殊士兵,剩下九十人,刚好九什。

汉朝军制,不是严格的三三制军制,不太科学。

于是,引申到军制上,军制做出了一些改变。

百夫长和什长之间,增设一个中间官阶。

此后,都伯为百夫长,而伯长为都伯下一阶,一都辖三伯,一伯辖三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