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8页

而在牛头镇,捕蛇是一种传统,更是一种生计,尤其是在民国年间,兴盛至极。

不过,到了现代,一方面,蛇的数量急剧减少,另一方面,很多人,也不愿意再去做这种风险极大的行当,因为这东西,一个不小心,小命儿都会丢上。

以至于,到现在,很多老祖宗传下来的手艺,都已经失传了。

周泉北的太爷爷,早年,就是这捕蛇大军中的一份子,就靠着这门手艺,让周家从战乱中一直流传到现在。

只是,周泉北的爷爷,从小身子就弱,并没有继承祖上的手艺,但老一辈就是这样,什么手艺行当,讲究的“传男不传女”,“传子不传孙”。

周泉北的爷爷,虽然没有继承这门手艺,但却从祖上继承了很多“理论知识”,小时候,爷爷还健在的时候,每当他喝酒喝高兴了,都会跟周泉北讲上一些。

这其中,让周泉北记忆最深的,就是“钓蛇!”

事实上,所谓捕蛇,其实是一件非常具有技术含量的工作,非行内人不得为,否则,平常人若是想去发这财,很可能,蛇没有捕到,小命却先丢上了。

所谓钓蛇,其实是一种很高端的技巧。

经验丰富的猎人,打眼一看环境,就能判断出这里有没有蛇,而如果这里是蛇出没的地方,他们就会先弄一些饵,比如蛇类最喜欢的青蛙、老鼠之类,而后,在饵上以银线、或是钢丝,设置一个精巧的机关。

蛇吞咬的时候,负荷力极大,这种机关的作用,就是这蛇一旦咬上口,就没有办法再张开口,而猎人,则可以趁这个时候,从容的活捉整条蛇,回到家里喂上酒,安全的取出蛇毒。

此时,周泉北也想弄明白,这些蛇,究竟是出了什么变异,便想起了祖传的这个手段。

而此时,虽然没有老祖宗最顺手的机关,但周泉北只要抓住一条蛇看看仔细,死活不论,自然不会讲究这么多。

周泉北摆手对刘裁低语几句,刘裁很快就明白了周泉北的用意,小心从背包里取出一块兔肉干,这是前几天他们出外侦查时顺便打来的野味干粮。

刘裁虽然身材雄壮,但身手却是极为灵活,他小心将肉干丢到一旁的地上,对着这蛇示意了一下,便迅速退了回来。

令人咋舌的是,这蛇仿似是看懂了刘裁的意思,大摇大摆的摆了几下尾巴,“呲溜溜”从墙壁上下来,一口,就把这比成人拳头还大的肉干,吞进了口中。

而就在这时,刘裁大跨步上前,大脚猛然发力,一下子,就踩在了这条怪蛇的七寸上,另一只手,闪电般掏出一枚匕首,狠狠一下,把这蛇的尾巴,扎在了一旁墙壁的缝隙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