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0页

一部是“玛蒂尔达(atilda)”,这部电影作为一部儿童家庭奇幻电影,居然投资三千六百万,在卡司缺少大牌的情况下,曾经在“蝙蝠侠归来”里饰演反派企鹅人的著名喜剧演员丹尼·德维托(dannydevito)成为唯一看点,他不仅在电影里担纲了重要角色,而且还是电影的导演。这部作品在两千间院线上映,显然索尼哥伦比亚影业还是颇有信心的。

另外一部“连锁反应(chareaction)”则来势汹汹,投资六千万美元之余,还找到了基努·里维斯和摩根·弗里曼搭档,女主角则选择了新人女演员蕾切尔·薇姿(rachelweisz),可以看得出来野心不小。这是由二十世纪福克斯发行的,在两千三百间院线上映,显然原本的想法是接“独立日”的班,继续冲击八月份的暑期档——只是没有想到“独立日”的强势居然连绵到了八月份!

原本在媒体看来,“连锁反应”无疑是本周的票房冠军有力候补,可是“独立日”在进入第四周之后依旧有两千五百万美元的周末票房能力,这也就使得八月第一周的票房走势让人捉摸不定了,没有人能够断言到底会发生什么。

果然,意外出现了。

一系列真实的票房数据清晰地显示了“独立日”在英国和德国的受欢迎程度,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一股观影狂潮,这也使得那些始终对“独立日”没有兴趣的观众不由产生了好奇——不仅仅是美国本土的追捧,就连国外都如此狂热,这部电影是不是真的值得走进电影院一观呢?于是,在“独立日”上映的第五周,居然又出现了一股观影人潮的回暖,让人错愕不已。

本来已经在上周开始缩减上映院线数量的“独立日”,本周似乎又再次悄无声息地增加了放映院线的数字,这在发行策略历史上,也绝对是屈指可数的情况。由此可见观影人潮的热情了,也可以感受到各大院线对“独立日”、对雨果的强大信心。

最后,“独立日”回报了各大院线的这份信任,居然交出了仅仅百分之十的跌幅,让原本那些认为自己绝对不会再惊讶的媒体打破了自己的固定观念,再次下巴脱臼。上一周两千五百万美元的跌幅,居然在本周居然只有百分之十的跌幅,这意味着“独立日”上映第五周的周末票房就达到了两千两百五十万!

第五周周末!两千两百五十万!

“独立日”轻轻松松就打破了“生死时速”保持的记录——第五周周末一千六百万美元,不仅创造了新的历史,而且成为目前影史唯一一部连续五周周末票房都突破两千万的电影作品,这已经是让所有北美的媒体都已经彻底哑口无言,就连“洛杉矶时报”、“纽约时报”都已经无法找出任何词汇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情绪了。

携带着周末票房的强大势头,“独立日”将自己的累积票房一举带到了三亿七千九百万美元,距离四亿的天堑仅仅只剩下两千万再多一点点的空白,这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如果“独立日”还是能够保持第四周、第五周的强势,也许下一周历史就要正式诞生了!即使“独立日”第六周跌幅稍微大一些,但只要没有彻底崩盘地超过百分之五十,突破四亿也只是时间问题了。

“轰!”这个整个北美都热闹了起来,所有人都是如此激动,因为他们就要见证历史的诞生,他们就要亲眼目睹影史第一部在首轮放映阶段就真正突破四亿美元票房的作品诞生了!曾经被认为是根本不可能达到的标杆,现在已经是触手可及了,这就足以让每一个人为之狂热。

可是这对于“纽约邮报”、“今日美国”等媒体来说可不是好事,雨果又一次胜利了,伴随着“独立日”的大获全胜,可以想象整个好莱坞争论的天平将会发生决定性的倾斜,而雨果作为当今两千万俱乐部第一人,此时更是当之无愧地作为全球第一人的宝座,没有人能够撼动。

也许,唯一值得庆幸的就是,这一次“纽约邮报”、“今日美国”并没有冲昏头脑,知道这是历史的进程,所以并没有嚣张地直接挑衅雨果,否则他们估计就会像“杀戮时刻”一样,声音都没有来得及发出来就直接销声匿迹了。

当然,也许他们还可以自我安慰,站得越高、关注越多,责任就越重,容错空间就越小,一旦失败了,跌下来就更惨。可是……雨果真的会失败吗?这样的一天真的会到来吗?科林·迈勒突然就觉得有些茫然。

八月第一周,在“独立日”观影人潮的回暖势头成为了最大看点,“玛蒂尔达”和“连锁反应”都没有能够横空出世,只是冒了一个泡泡,然后就迅速消失在视线之内,在历史车轮的前进道路上,很少有人可以真正撼动那沉重的车轮印记。

最终“玛蒂尔达”周末票房八百万,“连锁反应”周末票房七百五十万,都可以说是惨败收场。特别是相对于“连锁反应”来说,六千万美元的投资,超强卡司阵容的加盟,结果却铩羽而归,这对于二十世纪福克斯来说显然是一个打击。不过这样的打击在“独立日”的威势面前,根本不值一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