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4页

没有人关心乔治,仅仅不过短短几个月时间,乔治就成为了明日黄花。

现实就是如此残酷,即使乔治依旧是“急诊室的故事”最具魅力的男主角,即使广大的收视群体依旧为他发狂,但在电影领域里,“乔治·克鲁尼”的名字却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消失在各个项目的演员清单之上——没有人想要投资一个无法取得回报的演员,而这个演员甚至还会把整个电影项目拖下水,更是让人避之不及。

乔治就好像“小美人鱼”一般,目送着胜利者的背影走向狂欢节的中心,但自己却一点一点成为了泡沫,消失在波澜不惊的海面之上。

小屏幕演员想要在大屏幕上取得一番事业,从来都不是那么容易的,电视剧群体转化成为电影院观众,这条荆棘满布的道路有无数人尝试过,胜利者凤毛麟角。但目前可以确定的是,乔治暂时不是其中一员。

面对如此结果,乔治几乎无法保持自己的冷静,虽然在“急诊室的故事”剧组,他依旧保持了自己的优雅从容,坚守这个他最熟悉、也最成功的阵地,全身心投入新一季的拍摄之中,但事实上他已经花费了自己所有精力在忍耐之上,以至于他根本没有办法在拍摄之中集中注意力,只要稍有一些空隙,就会感受到那滔天的耻辱感汹涌而来。

因为“雨果·兰开斯特”,这就是一个好莱坞没有办法避开的关键字。即使“急诊室的故事”剧组已经考虑到了乔治的感受,尽量避免提及,但背后隐隐约约的窃窃私语却更加具有攻击性,这让乔治觉得自己像是经受不起打击的可怜虫,所有人都在同情他,彷佛所有落在他身上的视线都带刺一般。可偏偏他为了自己的形象,又不能发火,又不能申辩,只能打碎牙往肚子里吞。

这种滋味,几乎要把他逼疯了。

回到家,乔治就开始拿起剪刀,疯狂地朝抱枕进攻,漫天漫地的羽毛和棉絮才能稍微缓解一些他内心的愤怒和耻辱,“雨果·兰开斯特!我要杀了你,我要!杀了!你!”乔治狠狠地拿起剪刀,疯狂地戳着眼前巨大的枕头,甚至因为太过用力划破了自己的手掌,鲜血淋漓,但他却根本没有察觉到漫天的飞絮已经沾染上了血迹,只是双眼赤红地不断刺着,把内心的负面情绪全部都发泄出来。

一直等到精疲力竭,乔治才长长吐出一口气,整个人狠狠地躺到了一片狼藉之中。乔治是一个自制力很好的人,他很少情绪失控,在他记忆之中,他进入三十岁之后就几乎没有出现这样的情况了,因为乔治深深地知道,想要在好莱坞闯出一片天,糟糕的情绪控制帮不上任何忙,相反,学会控制情绪、学会打造形象,是必备课题之一。

最成功的例子莫过于汤姆·克鲁斯了,这位八十年代的全美偶像,几乎就是量身打造了一个偶像形象,并且一路坚持下来,取得了难以置信的成功。乔治也希望复制这条路线,他需要制造出属于自己的特点和魅力,然后发扬光大。

乔治是一个聪明人,毋庸置疑,所以,他成功了。仅仅只是抓住了特蕾西给予的一个小小机会。

“特蕾西·雅各布斯……”乔治轻声呢喃着这个名字,“特蕾西·雅各布斯……”这个已经彻底被好莱坞遗忘的名字,却是他成功的钥匙。现在,乔治终于体会到了当初特蕾西的感受:输给雨果的滋味,啃心蚀骨。

“和平缔造者”的失败不是不能接受的,因为乔治深刻地知道,好莱坞任何一部作品都可能成功也可能失败,这就是好莱坞的魅力,一夜成名的可能让所有人趋之若鹜,但也必须承担一败涂地到一无所有的风险。

但对于乔治来说,“和平缔造者”却是一个耻辱,因为面对他的挑衅——在“大卫深夜秀”上的意外,雨果甚至没有主动应战,不仅没有在媒体之上说任何言论,也没有在圈内提及任何相关话题,就彷佛只是不值一提的杂事般。可就是如此,雨果根本没有花费任何力气,轻描淡写之中,就赢得了最后的胜利,更为可耻的是,“和平缔造者”和“蝙蝠侠与罗宾”的失败如出一辙:糟糕的作品,糟糕的角色,糟糕的口碑,即使不需要雨果出手,乔治就已经把自己亲手扼杀了。也难怪雨果不屑一顾了。

如此耻辱,让乔治以为自己赤身果体地站在大庭广众之下,接受所有人的批判和点评,他恨不得直接抹脖子也不愿意接受如此待遇。这甚至比绿洲乐队、玛丽亚·凯莉还要丢脸。

世纪之战、终极对决的惨败,在许多人看来,都是一次耻辱。但乔治却知道,至少绿洲乐队和玛丽亚都取得了他们所想要的——话题炒作、万众瞩目,还有最后的自我突破:他们所取得的成绩都创造了自身的最佳。他们虽然都惨败给了雨果,虽然都越发反衬了雨果的不可思议,但至少他们都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