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9页

查理兹曾经以为“死囚漫步”应该是雨果的表演巅峰之作,后来的“洛城机密”和“楚门的世界”虽然毫不逊色,但受制于角色和主题的关系,整体完成度还是比不上“死囚漫步”。可是今天,查理兹却知道,雨果再一次实现了自我超越,在“美丽心灵”这部作品里,将表演的魅力、角色的魅力发挥到了极致。

查理兹很庆幸,当初在电影拍摄时,她没有阻止雨果,而是陪伴着他一直前,否则,她就将错过这个男人绽放出万丈光芒的时刻了。此刻,查理兹是如此庆幸,前所未有地庆幸,幸福就这样缓缓满溢了出来。

雨果唇瓣上的温度缓缓离开,他睁开眼睛就看到了查理兹那布满灿烂的眼睛,嘴角的弧度就跟随着一起上扬了起来,抬起右手,用大拇指的指腹轻轻将查理兹脸颊上的泪痕擦拭干净,“你可不会希望现在的模样被大家看到的,虽然我不介意。”一句话就幸福的气氛刹那间被打破,查理兹抬手就给了雨果胸口一拳,咬牙切齿、恨恨不已。

电影院的灯光缓缓亮了起来,透露出一层朦胧的光晕,将黑暗完全驱散开来。雨果扶着查理兹站了起来,两个人被四面八方热烈的掌声牢牢包围着,那一双双炙热而欣喜的眼睛让整个电影院的气氛都在不断上升着。

尼古拉斯走了上来,手里还在不断鼓掌着,凑到了雨果的耳边说道,“你确定这不是‘日出之前’的续集?”这个调侃让雨果不由哈哈大笑起来。

“美丽心灵”严格来说,和约翰·纳什的传记相去甚远,这更像是一部爱情电影,整个故事主线都是围绕着约翰如何战胜精神分裂症而展开的,而约翰和艾丽西亚的爱情贯彻始终,成为了电影真正的主题。

这也使得雨果和查理兹之间浓烈的化学反应发挥得淋漓尽致,即使只是简单的眼神交换都让人热血沸腾。

不久之后,“洛杉矶时报”就以“陪伴彼此走向生命终点的美丽”为标题,撰写了影评。

“‘灵异第六感’围绕着母子亲情讲述了一个动人心扉的美好故事;而‘美丽心灵’则以一段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为中心,讲述了一段伟大的人生!

约翰·纳什,博弈论的提出者,彻底改变了现代经济理论的基石和架构,199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得主。这是一段伟大的人生,他几乎达到了人类社会的最高点,将自己的名字深深地铭刻在了史册之中,永恒不灭。就像亚当·史密斯一样。

但是想要讲述这段伟大的人生,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伟大的‘博弈论’仅仅只是约翰的一篇博士论文而已,不过二十七页。想要把如此成就拍摄成为一部电影,太过困难。现在,雨果却做到了。

电影用了不到三分之一的篇幅,细腻而简练却又不失激昂地讲述了博弈论的诞生,慷慨激昂、欢欣鼓舞之余,却三言两语之间就将约翰·纳什这个角色塑造了起来,令人感叹雨果·兰开斯特对剧本的纯熟掌控力;而更为惊叹的是,剩下的三分之二,电影为我们讲述了约翰·纳什那精彩却又波折的人生,同时也揭示了电影最深刻最重要的主题:精神分裂症。

正如许多偏执的科学家一般,约翰也有着自己的怪癖和坚持,还有自己的追求和恐惧,他始终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拒绝和外部世界沟通——又或者说他不知道应该如何沟通,于是他不幸的罹患了精神分裂症。

对于许多人来说,精神分裂症就等于神经病,就等于疯子。

在约翰生活的五十、六十年代,更是如此,几乎所有人都投来了异样的目光,把他当做一个疯子,把他当做一个异类,用排斥而恐惧的眼神上下打量着他、嘲笑着他,彷佛他的与众不同就是生活里最大的笑料,成为他们日常生活里的调剂品。即使他是一名天才,在数学领域有着常人所无法企及的聪慧和睿智;即使他提出了博弈论,对过去一百五十年的经济学理论提出了挑战;即使他成为了最顶尖研究所里的成员,过上了人们羡慕的生活……但他依旧是一个异类,在任何地方都找不到存在感。

其实何止是约翰,在现实生活里,无数罹患精神分裂症——乃至任何和精神、心理有关疾病的人,都会被认为是疯子。仅仅是简单的一个词汇,就定义了这个人群,甚至比女人、黑人、同性恋这样的词汇更加具有攻击性,将他们逼迫到了一个毫无退路的角落里,用眼神、用表情、用话语对他们进行审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