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结果这口信石沉大海,别说到最后没见到熊大嫂的人影,就是口信也没给个。问带话的人,人家只说话带到了,但熊大嫂看着就不热切,也没多说过旁的。赵家纵然气愤,着急赵大嫂的名声,可到底没人敢去熊家闹。

“阿父,那熊家会和我们合作吗?”

夏日炎炎,父子两个坐在马车上赶往杏花村。

这对父子是来自临近府城的宣和镇,是窑户,家里有制瓷作坊。

自前朝以来,瓷器盛行,一夜之间大大小小制瓷作坊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大的,不肖说,可以叫窑厂。小的,就是个作坊,自家那么大,用枯枝干草等烧制作瓷器的槎窑。槎窑烧出来的是低端粗瓷,供普通百姓碗碟之用。

这对父子两个家里的就是槎窑,当初如父子二人赶潮流的不少,所以宣和镇上很多这样的槎窑,制窑的作坊一多了,自然就不赚钱了。

父子两个这次出来就是为了给制瓷作坊寻找生路的。

他们看中了熊家,熊家装牙香和牙香筹的目前都是木头制成的盒子,费时费力,不如和他家合作,改用瓷器。他看了那么一个大小,他家烧制起来很容易,有了模板可以成批,价格也比木头差不多少。

“瓷器?”唐寿怔了下,没想到老丈来这竟然不是为了进货,而是谈生意来了。

不过说实话,木盒确实费人工费时间,不如瓷器这种批量生产的好,倒也可以合作。

“熊夫郎,我看了你家牙香的盒子,那样的一个小盒子我可以给你二文钱,二文钱可比手工还便宜了。”江老丈看唐寿面露豫色,急忙自我推销着。

如今江家制瓷作坊已经是强n-ǔ之末,再不寻找到新的买家,恐怕就无法经营下去,等待它的命运只有被吞并或者倒闭。

“二文钱一个的盒子,那是粗瓷了吧?”唐寿问道。

不敢隐瞒,江老丈解释道:“粗瓷好,粗瓷便宜。那景德镇的瓷器和珐琅是精致美轮美奂,可那价格又岂是寻常百姓买得起的。”好在粗瓷虽然粗糙,但胜在价钱低廉,给了老丈一个借口。

唐寿轻笑出声,“老丈来谈合作时,不曾打听清楚熊家的牙香是做富人生意,一盒便是几两银的价格。这种价格怎么可能用粗瓷,只怕换了粗瓷第一个不答应的就是那些富人了。木头还好,打磨好了,雕刻上花朵,漆料一涂,一样精致漂亮。可粗瓷本就粗,那些富人怕是看了一眼就会觉得掉身价,连带着我家的牙香也不肯买了。”

江老丈当时看到熊家牙香都是木盒子装,没一盒瓷器的,听了儿子一句明明粗瓷更省钱省力,何苦用这费力的木盒。就头脑发热来找熊家了,说来当时没细考虑,也是最近生意太不好,江老丈为了生意上的事焦头烂额,脑子不够用,才一时短路一样,连用脑子思考都不用,就直接来了。

人有时候头脑就像忽然抽了下,总能做出在当时当成真理,过后看它却简直是个大傻狍子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