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端午,县里学堂也是放了假的,里正两个儿子回来了跟着一起下地,唐春嵘好不容易有了假当然也是先回家了,哥哥这里有哥夫照顾着,他虽然有些看不过眼,但也不得不承认没人能做得比哥夫更好了,反而是丢阿母一人在家不放心。

李峰原本还想着家里的地忙完了就去岳母那里帮着点,不想骑着马过去一看,今年根本不用他帮忙了,王英带着家里两人又雇了两个帮工的,忙了一天也把地里的麦子都给收了,就等着晾晒之后打包送到继子家里去,而唐春嵘这个特地赶回来帮忙的反而让他阿母给推了回去,说家里也需要有个人烧饭烧水。

李峰看了就知道王英如今也想通了,不再自己一人把所有事都抗着。王英知道李峰赶过来,从地里赶回来对李峰说:“你回去吧,家里那边肯定有不少事等着你去做呢,我这里人手够了,等麦子晒好后我让阿嵘随车一道送去你们那边,也让他在你们那儿住一晚再去县里。”

“好吧,阿母你也不要太操劳了,地里的事情就让其他人去做吧。”李峰看看没什么可帮的,于是又骑马打道回村。

最激动的时候来了,收了麦子的人家把晒好的麦子送到李峰家,他们地里的收成可是比往年多了足足有半成,虽然不及明哥儿家去年秋收的收成高,但这也是他们往年没有过的,这每多打一斤粮食可就多一份银钱啊。

里正和村里几个德高望重的人也来到李峰家帮忙,就靠李峰和唐春明两人可忙不过来。一边称份量一边登记,然后领好开出的证明和原先持的契约到唐春明这里领银子。称份量的那边是李峰带人进行的,这里还有一道最重要的程序,就是检查送来的麦子是否品质过关有没有以次充好,虽然起初阶段村里人还没生出这样的胆子,但越是开头越是要把好关。

“李大山家,一共八百斤麦子,得银计三十六两。”张秀在一众围观村民的羡慕中走出来,他自己也是笑得见牙不见眼了,他们家地不算多,不过种了三亩的冬小麦,还留了一部分自家吃和走亲戚,可就这样还得了三十六两的银子,虽然比不得去年冰铺子的收入分成,可那笔银子拿了老实说心里还是虚着的,现在这笔银子拿了却让人心里很踏实,因为知道明哥儿不愁卖不出去卖不出好价钱的。

学堂也在放假中,因此大毛二毛也在这院子里,就连村里学堂的夫子都过来一起帮着记账了,原先也只是有所耳闻,知道如今的平山村富着呢,可也没想到是这般的富裕,种了几亩冬小麦就几十两银子入手,他有股冲动也想加入了,要不要干脆也入了平山村的户籍?

“张长明家……”

“赵六叔家……”

……

唐春明可没欠着账,而是当场就兑现了银子,被叫到名字领了实打实的银子的人家赶紧地把银子拿回家藏起来,那些没种麦子的人家可使劲地盯着他们的手呢,真怀疑那些人家会不会扑上来把银子给抢走了。

唐春明几百两白花花的银子散出去了,这边还没结束,外边又来了牛车,是唐春嵘随车护送过来的。现在村里人对唐春嵘再熟悉不过了,看到他来就知道他家也种了冬小麦,倒是没人说什么,谁让那是明哥儿的母家呢,哪怕王英是明哥儿的后母,可唐春嵘却是实打实的血亲兄弟啊。

“哥。”

“来了,让他们把麦子送到阿峰那边去。”唐春明抬头向弟弟看去,招手叫他过来,一阵子不见,发现出去独立生活的弟弟长高了人也比过去稳重了,对着村里的里正和族老以及夫子都彬彬有礼,让唐春明看了感慨得很,这个年代的少年都早熟,恐怕再过不久都有人家上后母家给阿嵘提亲了。

“这也是个有出息的孩子。”村里的族老看了赞道,这个时候也想起了唐老爹,虽然一直考中秀才只是个童生,但这个年代的人对读书人都敬重得很,唐老爹活着的时候名声还是非常不错的,往后这小子恐怕要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