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人心中虽然是这么想的,是如此吐槽的,但是这些人的第一反应却不是上书皇帝。
家在京城的立刻向家中赶去,开始安排家中的人力物力财力向海洋上集中,该寻找工匠去找工匠,该造船就造船,该买船就去买。
家不在京城中也迅速的吩咐亲信快马加鞭的向家中送信。甚至有不少人还要给和自己亲密的一些家族去送信,让他们做好准备。
他们既然选择这样做那自然是有原因的,现在即便是按照这样的税来缴,他们仍然有自信赚的盆满钵满,更何况谁规定了制订了规则就要去遵守,这税率又不是不能去调整。
于是将事情吩咐下去后,朝堂中不少臣子开始拿起毛笔,洋洋洒洒写起了劝皇上降低税收的奏折。
写完后急急忙忙的将奏折送到皇宫,在路上他们还不识的遇到一些同僚,顿时又拥有了自信。
他们却不知道,像他们这样做的仅仅是当日参加大朝会数百人中很小的一部分。其他大多数文武官员、勋贵根本就没有动作,或者说是有很多人都在看着这些人的动作。
即便是大明朝那些视钱如命的勋贵们这一次也没有一人这样做,所有人都老老实实的。
他们这些人虽然现在有些没落了,可是他们仍然有那么一些能量的,他们很清楚这次这所谓的章程根本就不是出自李若星,全部都出自当今皇帝之手。
他们可是清楚最近一个半月时间,朝中那些重臣忙碌的是什么,还不是现在即将公布的有关开海的章程,咱们这位如此有野心的皇帝如此行事,意味着什么,难道还不够清楚吗?
或许并不是所有勋贵都知道,但是至少大明京城的这一批勋贵还是同气连枝的,大家相互通通气,也就都知道了。更何况还有哪些公爵们亲自发声安抚。
说实话,这些勋贵中有些聪明人最近一两年已经开始害怕了,要知道,皇上已经让大明的藩王们老老实实缴税了,那他们这些勋贵呢?天下谁不知道他们这些勋贵很有银子。
之前皇上没有让他们缴税,或许是念着他们祖辈的功劳,可若是朝廷的银子越来越不够用,那倒霉的大概率就是他们这些勋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