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脑海里的山呼海啸需要一点点时间消化和沉淀,也因为汹涌而出的情绪太过浓烈也太过凶猛而需要一点点时间酝酿。
“游客”的出色在于,将婚姻里的伪善面具揭开,隐藏其中的枷锁和束缚,有人试图扮演掌握控制大权的领导角色、有人则试图扮演处处委屈的受害者角色,但走到最后,其实就是一场控制与反控制的关系。
不仅是婚姻,每一段情感关系乃至于每一段人际关系都隐藏着这样的秘密。
而“爱人”的出色则在于,在“游客”的基础上进一步延伸,揭晓婚姻的本质:
谎言与控制,欺骗与算计。
借用艾青的话语,电影的主题核心就这样被呈现在观众眼前——
从某个角度来说,“爱人”比“游客”退步了,因为内核就直接说了出来,浅显易懂;也因为电影的主题局限在婚姻框架之内,反而没有了更多解读空间。
但同时,也可以说“爱人”比“游客”进步了,因为在婚姻主题上, 故事又更进一步, 将婚姻关系最肮脏也最丑陋的部分直接展示出来。
难怪!
难怪陆潜强调,“爱人”是一部适合商业市场的作品, 更简单更浅显也更直接,当然,娱乐性也更强。
但是,汤臣真正喜欢的,却是陆潜用如此沉稳冷峻的方式,甚至是幽默荒诞的方式,讲述如此一个丧心病狂的故事,为观众呈现出两个丧心病狂的角色——
无论是艾青,还是王斯,他们的角色弧光都如此清晰又如此深刻,将人性深处最黑暗也最狰狞的部分释放出来,于是才有了故事最后令人瞠目结舌却又理所当然的结局。
谷嬢
艾青,爱情。
王斯,枉死。
细细想来,汤臣才注意到,陆潜不仅改编了原著的标题,从“消失的爱人”到“爱人”;而且两位主角的名字也全部改变,这显然不是恶趣味的闲笔,就好像“游客”里的房间号码一般,“429”,这也是具有意义的。
那么,到底应该谁前谁后呢?
是爱情枉死,还是枉死爱情?
两个词组,非常相似却各不相同,重新带入电影里,又让人不由思考,到底是艾青让事情变得如此面目可憎,还是王斯让故事变得如此荒腔走板?
曾经,一切不都是那么美好吗?
难道……是因为婚姻吗?
如此看来,“爱人”和“游客”是相似却是不同的,“游客”在结局所带来的思考,是人们对社会关系的反思;而“爱人”在结局引爆的思考,则是人们对婚姻制度本身的剖析。
显然,思考到这里,并不是结束,而是一个开始。
丧心病狂,但精彩绝伦!
最重要的是,匪夷所思。
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