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页

借明亮烛光方看清,刘子实与梁司文亦受轻伤。

他们虽与难民相争,却不愿伤及难民,此些小伤,不过是难民捡石投掷而成,算不得什么。

待几人俱抹药完毕,容奚忽问:“肆之兄未曾受伤罢?”

堂中之人俱看秦恪。

只见秦某人,神色柔和,唇角轻扬,“大郎勿忧,我无事。”

高柏这才知其身份,欲起身行礼,被秦恪拦下。

“高夫子不必多礼,”他淡笑道,“您照顾大郎良多,恪不胜感激。您乃大郎师长,大郎敬重于您,恪亦心存敬重。”

高柏与众人:“……”

是否有何处不妥?

高柏恍然回神,“郡王言重,某受之有愧。”

传言又误人!世人皆言秦郡王冷漠无情,他却觉郡王乃性情中人,温和有礼。

日后他再也不信传言!

“郡王,不知如何安置难民?”容连忽问道。

如今难民集聚濛山,濛山县衙若无良法,致难民冻饿而亡,恐沈明府受天下攻讦。

且秦恪与程皓同在濛山,若弃难民于不顾,朝野内外,定会流言四起。

“此事待明日与沈谊商议。”

秦恪于边疆骁勇善战,对难民一事,确无良法。

“刘翁,家中存粮几何?”容奚忽问。

魏人常于冬日储粮,刘和尤甚。

他吃过苦,知晓粮食之重,故祖宅余钱充足后,他便常往坊市,采买米粮,如今堆满仓室。

“郎君,可撑两年光景。”他诚实回道。

如此,已足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