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此行的目标,是工厂片中心地段的几个集装箱,有的是办公室,也有实验室,相互之间串联不多。
其条件可想而知,这样的环境下,就算有尖端人才,能研究出来的成果也相当有限。何况这整个山头的幸存者也就几万人,这人才比例也是比较低的。
黎韩非有些忐忑,看一眼越城,见他脸上没什么表情,心下定了定。
刚到,一个集装箱里边走出来一个带着眼镜的中年男人。打量了一下黎韩非二人,便注意到了越城。
“这些东西是你写的?”那人手里拿着的,正是越城昨天交上去的。
“是我,不过还没有完成。”越城道。
“这个想法很大胆,可行性也很高!你是哪个学校的?你老师是谁?”
越城今年才23,怎么看都是个在校大学生或是研究生。
越城摇头:“这个不重要,我只想说,这个能用上吗?”
见他不肯回答,那男人皱了皱眉,低头又看看纸上写的,摇头道:“说不准,就像你说的,这个并不完全,给出的数据也不是特别准确。我们总要窥见全貌,然后再凭借可行性来去讨论是否要投入使用。这种新型塑料方舱的立意是好的,但可用和投入是两回事。你来,把你想到的细节都补充一下,然后再看看。”
见对方这样重视,黎韩非就知道这个绝对不简单。进入房间后,看见里面只有一些简单的实验器具,和几个办公桌,最里面,竟然有个3D打印机,那打印机旁边,放放置着几个打印的模型。显然是这些研究人员之前做过的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