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轻轻地一句话,却不啻于晴天霹雳一般地爆发在陆虎心中,他一时间脑袋有些混乱,在用力地甩了几下头之后,他掰着手指开始算道:“三十亿美元,翻一倍就是六十亿美元,翻两倍就是……九十亿美元。天……”
他刚想惊呼,不过想到在车里可能会惊到别人,虽然只有四个人,但他想到有可能打搅到钟石的沉思,当下又生生地将到嘴边的惊呼给压了回去。
虽然没有听清楚对方都说了什么,但坐在副驾驶位置上的艾伦·安东尼却从驾驶员明显震动的双手上感受到了什么,他心思复杂地回头看了“豪客”一眼,见对方丝毫没有说英文的意思,又默默地将头转了回去,同时目光开始闪烁不定,也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而此时的钟石,将资金交给“赚钱之王”去打理,自己并没有过多深入涉足到cds和cdo市场当中,对于这样一场资本盛宴,他断然不会错过,所以他一定在谋求着更大格局的利润。而这到底是什么,陆虎一时间想不出来。
“雷门兄弟、贝尔斯通、斯坦利和古德曼,你们这些做市商到底是持有了多少次级房屋抵押债券?”闭上眼睛的钟石,却正在思考着这样一个问题。他这一次的对手,不止是为了赚钱,而且还为了入股甚至是打垮这些华尔街的超级巨头。
第36章 斯坦利的发难
在两个月前,香港斯坦利发布了一篇引起市场极大关注的宏观经济研究报告。在这篇报告当中,香港斯坦利公司先是回顾了从98年来香港资本市场的变化,尤其着重讨论了数十支权重股股东的变化情况,随后讲诉最近几年港府的经济政策和香港外部环境之后,紧接着笔锋一转,字里行间暗示到香港经济已经被大财团绑架。
在几大权重股当中,斯坦利的报告着重提到了数家离岸金融公司,这些金融公司虽然是连环控股,根本难以查到背后的实际控制人,但是斯坦利公司着实是神通广大,虽然在文章中没有明确表示实际控制人是谁,但句里行间暗示这些都是一个超级财阀集团的附属公司。
除了点破这些敏感的内容之外,这篇文章里还提到了目前的地产霸权。文章并没有直接点出八大地产公司,同样将矛头对准了这些上市公司的股东名单。虽然这些大地产公司的大股东都是创始人或者创始人家族,但在前十大股东名单当中,又不约而同地出现了上述提到的那些离岸金融公司,虽然持有的股份相对于全局来说并不算多,但在文章当中,特意提到了在高科技泡沫破灭之后,无论是供股还是拆分,这些离岸金融公司所持有的股份比例都没有改变。
很显然文章想表明的是,无论做什么小动作,这些上市公司想要摊薄或者减少对方持股比例的努力全部失败,这也从另外一面说明这些离岸金融公司背后财力的雄厚。
由于这几年香港资本市场发展迅速,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数一数二的融资市场,很多来自内地的国企和超级大型集团都倾向于选择在香港上市融资。因此在文章当中也介绍了这些年来香港上市的重量级企业融资情况,并对未来进行了展望。原本这部分关于投资银行业务总结的部分,却也是很奇怪地提到了某些别人极有可能忽略的情况,即很多大型企业,尤其是融资规模达到上百亿美元的io当中,也同样出现了某些“身份不明”的基础投资者。这些同样是注册在离岸的金融公司名不见经传,但却是同样地财大气粗,几十亿港币甚至上百亿港币的资金几乎是眼都不眨一下就掏了出来,成为这些超级企业的股东之一,而上市之后这些财富都有不同程度地增长。
虽然说这些都是在法律监管范围下的合法活动,但是斯坦利香港得出的结论是,不管这些离岸金融公司是受到谁的控制,但从金融股、地产股、红筹股等情况上来看,很有可能香港的经济是掌握在一个未知的超级财团的手中。
更为骇人听闻的是,在通过历史和近期持有情况的对比,斯坦利香港得出一个惊人的结论,即这个超级财团正在悄无声息地撤退出香港。在过去的三月内,这些离岸金融公司平均减持了197,其中以金融业的股票减持最多,达到了352,其次是地产行业,达到了228。
在文章的最后,斯坦利香港得出的结论是,虽然没有任何证据显示这些离岸金融公司是从事非法洗钱活动,或者内幕消息等。姑且将这些行为认为是正常商业行为的话,那么如此大规模地撤资,是否表明对香港经济发展的前景表示悲观,又或者是香港政府的政策将有重大的变化,某些人或者某些集团提前得知到消息,而导致现在的撤离。
消息一出,顿时引起了轩然大波。一时间报纸的财经版块尽是猜测这个神秘财团身份的小道消息,而恒生指数受到这个消息的影响,足足跌去了1420点,阴了整整一个星期,随后在港府方面发布关于这个消息不实的公告之后,才由红转绿。
而在这场几乎席卷全港的报道当中,钟石的名字也自然被数次提起,更有数十家媒体向天域基金提出采访的要求,无一例外地被公关部门拒绝,但这也在某种程度上加重了人们对钟石就是神秘财团后台猜测的嫌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