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9页

发布这些,墨菲和二十世纪福克斯不是为了让影片自黑,恰恰是向众多的奥斯卡评委中的老头子们显示:看,我这部影片根本就不是专门为了冲击奥斯卡奖而制作的,否则干嘛弄那么多争议和大尺度的镜头呢?

这种宣传方式看似有些荒谬,但人心是这个世界上最难衡量的东西,尤其是一群上了六十五岁的老头子,就像墨菲说的那样,在绝大多数的时间里,任何人都不能用平常人的思维去衡量他们。

他们的思想真的很奇特,让人无从把握,冲奖的人太在意奥斯卡,会被他们认为制作电影的目的不纯;远离奥斯卡的话,又会被他们认定不尊重权威奖项……

这也就是墨菲所说的姿态问题,姿态有时候也会决定是否获得奥斯卡评委们的青睐。

所以,墨菲给《华尔街之狼》这部影片敲定了一个基调,并且通过《好莱坞报道者》公开显示出来。

第507章 风格多样化

“现在颁奖季的影片目的太过复杂。”

比弗利山一栋精致的木屋走廊下边,头发花白的彼得·巴特不断摇头,对一起喝下午茶的同伴说道,“有些人制作影片为的不是电影,只是为了单纯的冲奖!”

坐在对面的人同样头发花白,似乎年龄也更大一些,他放下茶杯,轻轻点了下头,好像很认可自己这位老朋友的看法。

彼得·巴特从1969年开始就是学院的成员,这也意味着还是一位奥斯卡的评委,他跟对面的弗兰克·皮尔森一样,都是现今学院资历最老的一批人中的一员。

不过,相比于他自己,弗兰克·皮尔森在学院中的地位更高,影响力也更大。

弗兰克·皮尔森不但参与过《热天午后》、《一个明星的诞生》和《铁窗喋血》等经典作品的制作,之前还担任过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的轮值主席。

确实,轮值主席并不意味着拥有多大的权力,但担任过这一位置的人,无一例外的有着极其宽泛的关系网。

所以,彼得·巴特才接受了caa那位著名的经纪人比尔·罗西斯的请求,想要从侧面影响一下弗兰克·皮尔森。

“那些为了冲奖而冲奖的人。”

放下茶杯后,弗兰克·皮尔森轻轻摇了下头,“他们快让奥斯卡变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