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3页

除了偷梁换柱、转移腾挪,更多的是变相的偷票房,比如片方也想出了增加排片量就返点和包场刷票等一系列做法引诱趋利院线与其合作。

相比于前面的那些,在太平洋对岸的电影市场,这种“变相”偷票房的事情反而屡见不鲜,只要对电影行业稍作了解,就可以看到太多太多。

比如幽灵场刷票房刷出来的票房冠军之类。

还有一种偷票房,是所有人心知肚明,却又无可奈何,从上面压到下面来的硬性任务和指标。

曾经墨菲看过的一部典型的颜色影片,在其上映期间,这部明显老掉牙的过时电影,竟然一举击败众多热度较高的商业影片,一段时间之内,以百分之十的排片拿到了接近百分之二十五的全国票房……

墨菲那时看到的小道消息,对于该影片,七大衙门红头文件明确要求,“发行方要给予最大限度的让利。”

在其上映的第二日晚,网络上甚至还出现了一张任务表,该表完整地显示了个各院线需达到的该影片放映和票房的额度和指标,其中中影院线任务额最高,达4000万;旺达院线按表内要求,要达到3800万元;排在第三位的是南方院线,任务额3000万……

更有人爆料,有些影院为了完成任务,一整天印发的所有电影票均是该颜色电影。

当然,这种事没人会承认,也没有人会追究,里面的套路太深了。

对于任何一个市场而言,偷票房是其前进路上的巨大绊脚石。

一个新兴的电影市场,总有些让人看不懂的地方,偷票房之类的也不算是奇特,更为奇特的事情墨菲都看到过。

第593章 沦为笑柄

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的任何一个产业,在走向成熟的发展过程中,肯定要走很多的弯路,就像好莱坞电影产业达到如今的规模不是一帆风顺一样,太平洋对岸这个产业的发展,也遇到了各种困难。

一些困难是这个行业必然经历的,另一些困难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却是人为制造的。

比如墨菲最后生活在那边的几年里,一些影片因为相关电影网站的打分问题,掀起过不小的舆论风波。

不知出于什么样的压力或者代表哪方面的资本,那边的国家级的官媒竟然公开发文,称“恶评伤害电影产业”,甚至诱导性的撰文“某影片网站电影评分,让我怎么再相信你”之类较为夸张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