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页

“做慈善。”兰斯看着眼前跃跃欲试的高文,笑呵呵地解释到,“你可是关键环节!”

高文的眼睛里写满了疑惑,做慈善和电影宣传有什么关系?他完全没有办法将这两件事联系起来,不过看着眼前自信满满的兰斯,高文也只好暂时把疑虑压制了下来,认真地问道,“如果是慈善活动,我们球队应该没有问题,需要我把教练他们也都一起鼓动来吗?”

第148章 广泛撒网

2003年九月十八日,一件与娱乐圈没有任何关系的新闻引发了广泛的讨论。

美国学术期刊“气候研究”的编辑克里斯·德弗莱塔斯(chris de freitas)博士大胆地刊登了一篇不符合政治导向——但是符合事实——的同行评审文章,文章的结论是:如果以过去一千年的气候变化为背景,那么近期气候变暖并非异常现象。

这篇文章发布之后,掀起了轩然大波,国际上的全球变暖论者很快针对德弗莱塔斯博士发起了攻击,要求撤销他的编辑职位和大学教职。

世界气象组织随即公布了相关数据,2003年目前为止,世界各地不少地方都迎来了历史上最炎热的夏天。瑞士格罗诺镇最高温度达到了四十一点五摄氏度,打破了一百三十九年来的记录;英国伦敦的温度达到了三十八点一摄氏度,打破了1990年的记录;同样,法国巴黎晚上的最低温度为二十五点五摄氏度,这也打破了1873年以来的记录;再加上中国的台北、上海、武汉、福州等地都打破了当地最高温记录……温室效应的影响已经不可避免地影响了全球各地。

英国的“卫报”刊登了气候变化经济学报告,在报告中显示,如果持续按照2003年的生活方式,到2100年,全球气温将有百分之五十的可能会上升四摄氏度。而气温一旦升高的话,这将会打乱全球数百万人的生活,甚至是全球的生态平衡,最终导致全球发生大规模的迁徙和冲突。

一时间,克里斯·德弗莱塔斯犹如过街老鼠,几乎遭受到了全方位的打击。美国本土更是喧嚣不已。

包括“华尔街日报”、“洛杉矶时报”、“西雅图邮报”在内的各大报纸都纷纷针对这件事情进行了讨论,温室效应的问题在这一场争论之中再次成为了焦点。

作为北美地区影响最大的报纸,“纽约时报”自然也不会错过。不过,“纽约时报”并没有第一时间发表观点,而是经过了一系列调查之后,在十月十八日,也就是克里斯·德弗莱塔斯博士的争议暂时回落的一个月之后,以“温室效应真的那么危险吗”为标题,刊登了专业评论。

从标题来看,这篇由哈维尔·尤利尔撰写的文章,居然在为克里斯辩护,站到了克里斯这一边,而“纽约时报”居然也大胆地刊登了,这着实引起了轩然大波。

哈维尔的这篇文章提出了质疑论,“自九十年代以来,全球气候已经十多年没有呈现变暖趋势了。”

气候科学家凯文·特伦伯斯(kev trenberth)表示,“事实上,我们现在也无法解释为什么没有出现变暖现象,这无疑是一种讽刺。”不过,凯文同时也表示,只有在人们相信那些计算机模型的前提下,才可以说气候没有如期变暖。

换而言之,全球气候的确在变暖,但计算机模型显著夸大了二氧化碳增加对气候变暖的影响。正如克里斯的文章所述:现在的变暖是过去一千年发展以来的自然现象,并不是所谓的温室气体排放所造成的。

“纽约时报”的这一篇文章刊登之后,彻底引爆了炸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