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1页

青龙峡内部的勘探测量也接近尾声,分区分段承包给了七八家承包商,景区很快就变成了一座巨大的工地。

十一月二十五日,又一项重磅工程——青龙峡国际民族风情园——举行了奠基仪式,这是一项仅次于景点建设的大工程,占地面积超过三百亩,一期工程计划投入超过两个亿。

青龙峡国际民族风情园模仿的是云南昆明的民族园,以各少数民族的特色歌舞表演,建筑服饰,手工制品为卖点。

但是这里加了国际两个字,因此在入驻园区民族的选择上的范围更广了,不仅仅局限于国内的五十五个少数民族,非洲的祖鲁族,美洲的印第安人,欧洲的吉普赛人,甚至澳洲的土著,新西兰的毛利人都准备在园区内开设独立的场馆。

十二月一日,青龙已经进入了隆冬季节,下了第一场大雪,几乎所有工程都被迫停工了。

下午,苏小小来到龙门客栈,召集雷茜茜,谭凯,蒋一凡,赵楠,张扬一起开了一个会,宣布国际民族风情园要开设一个高丽馆,要求乡政府立刻组成一个考察团去丹东和鸭绿江对岸的新义州进行考察,挑选合适的演员。

蒋一凡敏锐的觉察到了什么,问道:“开高丽馆去丹东就可以了,为什么还要去新义州?”

“因为,有一个人已经在那里等了我们两个月了!”苏小小双眼闪烁着兴奋地光芒,说道:“他不能总是一个人战斗,我必须去接应他!”

谭凯立刻就跳了起来:“雷乡长在新义州?”

第二百二十一章 崔大巴拉

十二月的东北已经进入隆冬季节,大小兴安岭,长白山被厚厚的积雪所覆盖,就连奔腾的鸭绿江上也结了一层厚厚的冰。

在这个季节,猫洞是东北人的主题,一壶烧酒,一盆猪肉炖粉条,在热乎乎的暖炕上一靠,生活显得是那样的惬意。

兴安屯,鸭绿江边上的一个小村庄,只有三十多户人家。

居住在这里的人都是渔民,夏天捕鱼,而到了冬天,只要河面上结冰,所有人都会经营另外一种买卖——捞人!

每年到了冬天,河对岸的人就会冒着生命危险三五成群的过来,大都以年轻的姑娘和小伙子为主,这些人无一例外都是面黄肌瘦,饿得只剩下皮包骨头,很多身上还带着累累伤疤。

作为同一个民族,却被大河分成两个国家,生活也天壤之别的同胞来说,兴安屯里的渔民都是怀着极大的同情心,热情的欢迎这些从河对岸逃出来的人,给他们吃,给他们穿,然后再通过特殊渠道转交给另外一虽然还是同一民族,但来自韩国的人,从中赚取不菲的保护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