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3页

听着卢嘉栋这番话,在场的人无不为之一惊,就连一直微眯双眼的杨弘毅,也顿时双目圆整,直直的看着卢嘉栋,至于魏鸿坤更是惊讶的抬起头,难以置信的看着卢嘉栋,片刻之后才回过神,重重的摇了摇头:

“双三角翼结构是最能将涡流扰动,变成升力的机翼结构,我做过很多实验,双三角翼是利用空气升力最好的机翼结构!”

“前段的鸭翼布局也是为了提升升力,那为什么还要采用双三角翼结构?况且双三角翼结构中的大翼面和小翼面之间的夹角很难确定,更何况在有鸭翼布局的情况下,在采用双三角翼结构其机动优势也不见得有更大的改善,那为什么还要用这么复杂的机翼结构,而不采用更简单,难度更低的机翼结构呢?比如说无尾三角翼结构,采用这种结构,战机的机动优势,好像不必双三角翼结构差到哪去……”

“无尾三角翼结构,双三角翼结构,配合鸭翼布局……无尾三角翼结构……无尾三角翼结构……”

魏鸿坤拧着眉头,喃喃念叨着几个机翼布局,消瘦的脸庞越来越凝重,似乎是陷入某种无法自拔的泥潭,然而在下一刻,他的脸色稍霁,拧其的眉头也渐渐舒展开来,黯然的眼神也顿时渐渐明亮,直到最后焕发出异样的神采,扶在腿上的手掌,更是高高抬起,突然猛的一拍大腿:

“哎呀……我的老天爷,无尾三角翼结构配鸭翼布局,我怎么没想到,我怎么没想到……哈哈……”

第706章 以成熟技术,打造一流战机

魏鸿坤的举动把周围人唬了一跳,无数诧异的目光投向魏鸿坤,都没明白到底是为什么,竟能让刚才黯然无比的老教授兴奋成这样,别人不知道,但魏鸿坤却很清楚,要知道他研究鸭翼布局已经十几年了。

为此他想了无数匹配的机翼结构,为的就是能找到一个合适的大后掠小展弦比机翼,从而使得升力线斜率降低,最终达到在降低超音速阻力的同时,兼顾良好的机动性和优异的低空驾驭性,如此一来,采用鸭翼布局的新式战机的多任务能力便显现出来!

然而正如那句至理名言所说,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在魏鸿坤兴奋于鸭翼布局带来的新变化时,一个无形的屏障却让他就此止步,寸步难行,而这个屏障不是别的,正是匹配的机翼机构;

即要有高空高速的飞行能行,又要兼顾低空低速的操纵,机翼的选择尤为重要,稍有差池,不但体现不出鸭翼布局的优势所在,还可能适得其反,造成整架飞机的报废,正因为如此,魏鸿坤十几年来一直在孜孜以求的研究鸭翼布局与机翼匹配问题,并取得极大的进展,似乎成功就在眼前,只要自己伸手一探,就能将那颗熟透了果子摘下来。

可没想到,那颗成功的果实就好像被一层轻薄的窗户纸阻挡一样,将他伸出的手无情的拦在外面,虽然近在咫尺,却有好似相隔万里,也因为如此,最终无法得出鸭翼布局精确数据,从而在某次研究所技术大会上,被彻底打入冷宫,成为魏鸿坤至今难以抹去的伤痛……

只是没想到今时今日,那层透明的窗户纸,却让卢嘉栋一句无尾三角翼给捅破,没错,的确是捅破了,而且还是通了个大窟窿,他曾经尝试过边条翼、双三角翼、变后掠翼,但从未想过无尾三角翼;此时此刻的魏鸿坤只觉得豁然开朗,原本充满荆棘的道路,顷刻间变成了坦途的康庄大道。

积累了十几年的鸭翼布局技术,瞬间迸发出来,使得他那颗有些秃顶的大脑,变成一部高速运转的计算机,脑电波在密如蜘网的神经脉络中穿行,急速闪亮的神经突起将一条条记忆深处的数据再次调动出来,犹如涓涓溪流一般,汇聚成一片浩瀚的数字海洋,并用一种难以抑制的激动口吻,将脑海中得出的结论快速的叙述出来:

“无尾三角翼展弦比小,激波阻力小、跨超音速性能高,焦点变化平衡;而由于根弦比较长,可以在厚度较薄的情况下得到较大的结构强度,而增加鸭翼布局后,又可以缓解三角翼布局的缺陷,改善三角翼的配平困难和低速性能不佳,正因为前翼距中心较远可以得到较长的力臂,并且不受机翼气流影响,操纵效率较高,特别是低空突防情况下可以较好的实现突防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