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停过后,超音速首先做出了进攻端的改变。
主要是佩顿已经连着拉胯了好几个进攻回合了,就像某个没存稿的苦逼写手,不拉则已,一拉就是连续两天。
本身佩顿的各种单打和突破,也不是超音速的主打进攻。
要不是小虫的防守太烂,让超音速觉得有机可乘,做出了改变。
按往常,超音速的打法应该是——
佩顿、坎普、德特雷夫·施拉姆夫甚至肯达尔·吉尔,都有持球的机会。
每个人都有机会突破,每个人都能接球出手,唯一强调的是,速度。
听着有点像是勇士前几年的打法,动态进攻,多点开花。
实际上,还真是!
或者说,勇士现在的进攻打法,就是老尼尔森在乔治·卡尔的基础上,不断改进得来的。
这一切,都要往前细数——
老尼尔森的前任勇士主教练,是埃德·格里高利,但他只是一个代理主教练。
87-88赛季,勇士的战绩太烂,前任主教练下课,格里高利中途接手帅位。
而格里高利的前任主教练,正是彼时执教生涯才刚刚开启的乔治·卡尔。
乔治·卡尔的执教生涯之初并不算成功,他执教了一个半赛季的骑士,中途下课,执教了一个半赛季的勇士,还是中途下课。
不过这两次短暂的执教经历,让乔治·卡尔确立了他的战术思路,就是动态进攻+多点开花。
可以说,老尼尔森离开雄鹿之后,突然从防守转到了进攻,很难说不是受到了乔治·卡尔的启发。
不过后来,这套打法在老尼尔森和乔治·卡尔的手中,发生了不同的变化。
老尼尔森愈发忽视防守,他的球队越打越快,把进攻打到了极致。
乔治·卡尔却反思了他在骑士、勇士失败的经历,做出了改变。
超音速的这套打法,进攻还是没有太多的变化。
就比如暂停回来的这一球,佩顿不再单打,而是施拉姆夫站出来,高位背打了一个。
他打得很干脆,背打接转身,想都不想就是一个中投出手。
可惜,防他的是林星。
这球被林星干扰的死死的,哐当一声,没进。
篮板被穆林抢到手,转身,勇士继续尝试反击。
但还是老样子,超音速的退防很快,遏止了勇士的反击。
前场,林星第六次用他的屁股对准了佩顿。
佩顿他急了:“fk,你没完没了了是吧?”
林星只能给他六个点,他也是没办法啊,正面过不去,不用屁股他还能用哪呢?
或者,躲到一边混日子去?
那也不是林星的作风啊,不管怎么说,这比赛,还得是他来carry,才有机会赢。
话是这么说的,这波背打,林星还是感受到了变化。
首先是佩顿的单防,他很明显的防得很紧凑,就像是没把林星转身突破放在眼里一样。
林星扭头往后瞄了一眼,很快,他看到了坎普的协防。
要说乔治·卡尔的变化,就在防守端了。
他意识到:只靠进攻,或许能够保证赢球,但绝对没法触及成功。
所以,他结合了防守。
球场上,林星背身推进,坎普紧接着就夹防过来了。
面对夹防,林星没有粘球,而是速度飞快的把球分了出去。
有过不看人传球被脸断经历的林星,还学会了稳健。
他稳健的把球分给中间没有任何干扰的狂人,虽然狂人还需要面对施拉姆夫的对位防守,但毕竟超音速分不出更多的人手来协防夹击了。
一对一的情况下,打得还是施拉姆夫这个不三不四的前锋,狂人一个加速就顶开了施拉姆夫。
最后,一个上篮得手。
虽然林星的背身被重点关照了,但重点关照就意味着,其他位置一定会漏出机会。
勇士的这套阵容,除了中锋以外,其他四个位置,单干的能力都不差。
所以,超音速的防守,也只是暂时的遏止了林星一个人的进攻。
对超音速而言,防守的变化不大。
重点还是进攻端,每个人都有机会来那么一下,超音速很快找到了进攻端的最优解。
坎普一连串的突破篮下,连续得分,超音速咬住了比分。
首节比赛结束,勇士靠着林星的单点爆破,继而带动队友,拿到了优势。
33比26,7分的领先优势,还算可观。
结束这一节的战斗时,佩顿摇着头:
“斯大,你踏马和上一次交手不一样了,这就是这一节你们能领先的原因,不过比分一直在迫近,很快,局势就会逆转……”
林星没理佩顿的胡话,他已经想好了第二节比赛该怎么打了。
逆转?不可能逆转的!
很快,林星先是被换下,坐到了板凳席,休息了半节时间。
“斯大,该你出场了!”
老尼尔森叫喊着林星的名字的时候,场上比分是47比42。
5分的比分差距,勇士的领先的确被迫近了一些。
但须知,勇士的板凳上场,除非搭档林星,否则一定是输分的。
所以,这半节时间只输2分,问题不大。
林星应了一声,便直接起身,甩掉了身上的训练外套,迅速的移动到了技术台前。
经过老尼尔森身边的时候,“疯狂的科学家”还拍了拍林星的后背:
“你知道该怎么做的,斯大。”
林星只是点了点头,他当然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