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3页

还好,李白游侠儿出身,身手够敏捷,没有被巡更的兵卒发现,不然以大唐宵禁的严厉,李白非得被官兵拿进官府治一个窃贼的罪名。

李隆基同样也是一夜未睡,可是他早朝过后又径直返回了御书房,他已经下定决心要做一个勤政爱民的好皇帝,坚决不再犯下国师所说的那些错误和荒唐事。

早朝的时候,李隆基下旨,以勾结内宫图谋不轨的罪名罢免了向来得他赏识的礼部尚书李林甫,亲自判令将李林甫全家流放夜郎,永不录用。

李林甫是国师所说的将来祸乱朝纲的两大奸臣之一,国师说三年后将会被他升任中书令,后进封晋国公,又兼尚书左仆射,如今李隆基提前三年将李林甫罢免流放了,也免去了一个后顾之忧。

而国师所说的安史之乱的罪魁祸首杨国忠,李隆基却从未听闻过此人。

李隆基在早朝之后将吏部尚书传唤至御书房,当面询问吏部尚书杨国忠此人,吏部尚书绞尽脑汁,也想不出朝中大小官吏中有这么一个人,李隆基暗暗自责自己没有向国师询问清楚杨国忠的情况,只能命令吏部尚书暗暗查访此人。

李隆基和吏部尚书要是这时候能把杨国忠找出来那才是怪事呢,就算他们翻遍大唐,找出无数的杨国忠,那杨国忠也不是唐豆口中的杨国忠。

杨国忠是杨玉环的从祖兄,此时还叫杨钊,还没有改名叫杨国忠,李隆基和吏部尚书到哪儿找去?

遣退吏部尚书,李隆基又传唤大内侍卫统领,密旨一道,命令他马上带人赶往幽州,密令幽州节度使张守珪,令他无论何时只要抓住一个叫安禄山或者轧荦山的偷羊贼,不问罪责轻重,立刻乱棍打死。

另外,李隆基令大内侍卫统领带人秘密前往宁夷州,诛杀一个叫阿史那崒干的人,此人也就是后来的史思明,只是史思明此时还没有正式改名叫史思明。

这些信息,李隆基自然是从唐豆这位国师口中得知的。

只有将这几个祸患铲除了,李隆基才能安枕无忧。

一番安排部署下去,李隆基终于放下了一些心事,左右也想不起有这么一个叫杨国忠的人来,干脆暂时放下,认真批阅起了龙案上的奏折。

这时,内侍进来通报,说是寿王李瑁求见。

听说是李瑁求见,李隆基自己的老脸先是红了起来。

李瑁是李隆基的第十八子,今年十七岁,尚未纳妃,而国师却说自己将来夺了夺了李瑁的妃子,这令李隆基情何以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