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货的品行要是搁到现代社会就是一个标准的混子,不过这货的文采确实是真的不错,真是有些白瞎了。
唐豆后来穿越去唐代国师府的时候,高力士曾跟他说起过李白,唐豆对唐明皇安置李白的事情不置可否,高力士说笑间提及李白被赐供奉翰林院之后,马上鲜衣怒马去到东市将一家店铺拆了,在店铺原址上建了一座大茅房,人称“李白大茅房”,引为长安笑谈。
唐豆听闻之后哈哈大笑,他知道这种事儿恐怕只有李白才做得出来,不过唐豆并没有再跟李白接触的意思,他可不想把自己有限的时间浪费在李白这种游侠儿身上。
店小二不知唐豆为何会发笑,他嘿嘿陪着笑把唐豆和赵匡胤直接带到了李白杜甫题诗的墙壁前。
刚才店小二已经趁人不备在唐豆赏赐的那块碎银上咬了一口,看到碎银上留下的清晰牙印,店小二差点没笑开花,对唐豆的伺候也更是小心了。
没听这位爷说了么,伺候好了还有赏赐,如果这位爷再赏赐这么一块碎银,我就可以敲锣打鼓的把小花娶回家了。
把眼望去,见到墙壁上题写的那首《将进酒》,唐豆笑了笑,李白这货甭管怎么样,文采确实是有一些,只是胸襟小了一些,世界观也狭隘了一些。
就拿这首《将进酒》来说,开篇第一句: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这两句诗第一句写得波澜壮阔,尤其是一句黄河之水天上来更是神来之笔,可惜,这首《将进酒》第二句的格局马上就变挫了。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虽然同样是脍炙人口,引人共鸣,可惜,跟第一句的意境已经相去甚远,从万里河山直接跳跃到了父母情长,境界完全不同。
接下来的诗句,则把李白的颓废表达得淋漓尽致。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这句是否可以理解为一旦得势就要及时行乐?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这句是否可以理解为坐等机会降临,不思进取?
后面的诗句无不表达了李白的这种贪图享乐的思想,而且还自圆其说加以美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