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猜中了开始,但却没猜中结尾

看盛长槐还是一脸不解的样子,李内官心中一乐,不在卖关子,直接说道。

“今日午间,为先帝诸子过继嗣子的事情落幕了,先帝次子,三子过继宗室子,前些天难产而死的静嫔之子,官家的三子,过继给了先皇长子。”

静嫔,盛长槐倒是有所耳闻,官家子女倒是挺多,但却只有三个儿子,登基之前更是只有两个,一个是太子,一个是刘贵妃的儿子,正因为除了皇后,只有刘贵妃有儿子,才会被封为皇贵妃。

按道理,静嫔给官家生下了第三个儿子,母以子贵,即便是难产而死,也会追封个品级高的妃位,但正如之前那个小邹娘子说的,官家对禹州的令眼相看,后宫之中,皇后和贵妃是禹州潜邸出身,除此之外,和贵妃并称四妃的,德妃和贤妃都是官家在禹州纳的妾,一个生了女儿,一个甚至没有后,皇三子的生母,生前仅仅是个淑仪,死后才勉强因生下皇子追封了个嫔,仅有淑妃是礼部侍郎之女,也是投靠官家的高官之中,唯一一个送女儿进宫的,。

不过,李内官这话,倒是叫盛长槐更湖涂了,先皇诸子过继嗣子之事,由盛长槐为太后谏言,知道的仅有太后和韩驸马,这二人都是心思缜密之人,不可能给外人说这件事的主谋是盛长槐,就算还有一个朱内官,此人对太后忠心耿耿,自然也不会出卖盛长槐。

而且,官家若是知道这事是盛长槐的主意,不是应该记恨盛长槐吗,又怎么会下旨褒奖,这样不和常理,除非官家得了失心疯,以德报怨,难道有什么阴谋。

李内官看盛长槐的脸色,马上就明白盛长槐想多了,连忙又说出另外一件石破天惊之事。

“过些时日就是正旦大朝会,太后已经决定,在那日撤帘还政,正旦朝会之后,太后就不在过问朝政,朝中再无帝后之争,盛侯,您现在还有什么怀疑吗。”

“什么?太后竟然愿意还政官家。。。。。”

盛长槐惊的差点站了起来,之前他给太后提出这个主意的时候,可没说要太后还政的事情,难不成是官家逼迫,那也不对啊,官家就算逼迫太后,为什么又要褒奖自己。

“盛侯不必吃惊,这是太后自己的意思,没人敢逼迫太后,就是官家也不行,太后说了,她年纪大了,精力不济,当初垂帘听政,就是百官和诸相劝说,帮助官家稳定朝纲,现在官家登基已经快两栽了,她在垂帘听政,没有任何意义,反而会引发朝争。”

盛长槐听完之后,勐然间想到一件事,那日他从皇宫出来,韩驸马却留在了宫里,第二日就给派人给盛长槐带了句话,说是叫盛长槐不用担心,此间事了之后,盛长槐不会受到任何牵连。

按照盛长槐对韩驸马的了解,韩驸马之所以力挺太后,也是因为官家认舒王为皇考之事,若无此事,太后无论是争权也罢,还是有其他心思,韩驸马都不会参与其中。

说个不中听的话,福康公主虽然是先帝之女,但并非太后亲生,实际上和太后也不算有多么亲近,福康公主和先帝的皇长子一母同胞,当年皇长子出生之后,福康公主的生母母凭子贵,可是和太后关系不太好,皇长子早夭之后,一度怀疑是太后的手笔,不过之后虽然真相大白,但因之前的误会,两人虽然和解,但因之前的隔阂,关系一直不是很亲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