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余波

大宋近些年的财政收入,盐税乃是大头,先帝在的时候,盐税虽然有弊端,但每年的税银还是稳定的,官家上任两年,盐税缩水严重,不到之前的十之一二,所以,要解燃眉之急,整顿盐税,迫在眉睫。

可惜的是,因为之前和太后争斗,官家的眼光全都在朝中重臣那里,中枢诸位相公道是几乎全部是他的人,但最重要的中层,甚至是中上层,投靠官家的,不是没有能力强,但却都是怀有私心,说个不好听,盐政糜烂至此,这帮人功不可没。

至于人品公正,又有能力处理此事的,却都是看重礼法,对官家立舒王为皇考看不顺眼的,这帮人里面,虽然不是所有人都如同御史台那样,和官家硬顶的,但也都心灰意冷,在皇考风波还没彻底被澹忘之前,这帮人估计没心情为官家效力。

与其说是朝中风波,不如说是汴京的老人在看官家笑话,在他们眼里,官家就是个外来户,尤其是官家重用禹州潜邸之人,疏远先帝老臣。

盛长槐昨天又参加了一场大朝会,可算是长了见识,见识到这个年头的士大夫,是多么不把皇家放到眼里。

官家在朝堂上左顾右盼,就是没人肯出来为他分忧,接下这个整顿盐税的担子,也不是完全没有人愿意为官家效力,愿意出力的,也有能力不错的,但基本上官职比较小,整顿盐税这种事情,还是需要一个威望,资历都能震慑住地方的老臣,但是那部分人,正直公正,不怕得罪同僚的人,贬的贬,退的退,剩下的大部分人,要不就是心怀鬼胎,要不就是知道这是个烫手山芋,怕惹祸上身的。

造成如今这种局面,何尝不是官家自己搬起石头砸自己脚,这才是皇考之争对朝局最大的影响,以前不说众正盈朝,但最起码有敢做事并且会做事的不少,这些人才是最能担当大任的。

可以预见的是,在新人没成长起来之前,类似整顿盐税这种需要得罪人,甚至是十分危险的事情,估计都会是现在这种局面,不光是胆识和能力,从底层挑一个有能力的出来,还涉及到资历问题,无论是协调资源,还是和地方上官员打交道,资历不够,办成的难度太大了,失败的风险也太高了。

甚至之前不爽的臣子里面,竟然有人在朝堂是建议,让韩章韩大相公自己去整顿盐政,也就是大宋士大夫身份特殊,皇室相对比较都软弱,哪怕放到同样地位高的明朝,恐怕也不会出现这种事情,即便是在本朝,前面几位皇帝在位的时候,别看也有和皇帝硬顶的言官,但是像这样,在大朝会上阴阳怪气的,却也是头一遭。

韩大相公的表情,盛长槐当时可是瞧的真真的,那是真难看,正如官家所说,天下没有宰辅巡查八省的道理,可就是有人敢这么说,御史台不愧是硬骨头多的地方,贬斥了一批,新上任的,也不见得就好到哪里去,这也是御史台这个部门的特殊性,就是演,也得演一个不畏权贵,要不然,还留着他们干嘛。

不过盛长槐估计,这也是御史台故意为之,有枣没枣打三竿,先把韩大相公支出汴京,如果官家首肯,就意味着宰辅失势,进一步弹劾,能把当朝宰辅拉下马,新上任的御史大夫也就站稳了脚跟。

倒也不是没有办法解决,一个人不够,那就多派几个人,有一位身份无可挑剔的人压阵,在派几个能办事的,也能把这件事做出来,纵观朝堂,宰辅不合适,其他人压不住阵脚,禹州潜邸的职位有了,资历却不足,但有一个人,可以无视资历,那就是太子。

眼看着官家都说出了不惜亲自巡盐的话,太子也知道,他不出面,在无人能办此事了,只能主动请缨。

官家自然无有不肯,令沉国舅为副手,随行护卫,盛长槐的二哥哥盛长柏因强闻博记,又是朝中后起之秀,有能干事,会干事的评价,也被点了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