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喜忧参半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避免刺激到木征,雄武军驻地仍为秦州,熙州治所所在,仅有全烈的左军和刚刚重组完成的后军,以及从和杨继宗一起招安马贼中挑选的人手新设一军禁军,淘汰的人手归入厢军。

“大人,官家和大相公他们是什么意思,熙州刚刚归顺,民心不复,虽然从内地迁民过来,不比其他几州,有坞堡相连,县城有破败不堪,无险可守,仅仅七千禁军和两千厢军,如果一旦发生战事,后方恐怕支援不及。”

王韶虽然升官,但脸色有些不太好,他虽然是文官,但其父祖都通军事,王韶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自然明白熙州的不利之处。

盛长槐之所以上报朝廷,想把安抚司治所迁入熙州,就是想把雄武军啦过来,当然,秦州地理位置重要,留一半是在情理之中。

守军数量倒是其次,最让王韶生气的是,之前一场大战,大宋如走了狗屎运,一次性收获三万匹马,除了在通远县之外缴获的两万匹马之外,从除野梨部的其他十二部也缴获一部分,加上杨继宗的马贼队伍中有三四千马匹,一共加起来差不多三万匹马。

虽然看上去多,但有一万多匹马因受伤的缘故,大部分已经无法成为军马,只能作为驮马使用。兵部的文书上写明,朝廷诸公和官家定下决意,安抚司留四千马匹,其余的一万两千匹马会由兵部接手,转交河东军使用,剩余可用的,支援永兴军路及秦风路转运司。

“按照我们之前的商议,安抚司麾下,至少需要一万马军,才能够保证随时可以支援其他地方,四千马匹有什么用,雄武军一场大战,战损一千五百匹军马,这部分是必须要补充的,剩余的,仅仅能组建两千多马军。”

盛长槐虽然也觉得不甘,但也知道,王韶不是不能理解,只是觉得有些憋屈,朝中这样的旨意一下来,基本上已经确认了今后几年的战略方向,那就是收复燕云,西北以守为主。

说实在的,盛长槐和木征部定下盟约,不过是虚与委蛇,别看木征部现在看上去服服帖帖,甚至于木征本人都向大宋称臣,主动要求接受大宋的敕封。

但盛长槐和王韶很清楚,木征这是逼不得已的选择,之前十三部虽然不服管教,但木征部一直把熙州当做自己的地盘,其实也一直在拉拢和收买十三部头人。

而西夏那边,别看之前暗中支持十三部反叛木征,那也只是因为木征部大本营和大宋不接壤,桃州吐蕃部落也一直在观望,态度不明。

大宋收复熙州,对于木征部也不完全是坏处,至少桃州的吐蕃部落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光凭他们自己,无法抵御大宋的进攻,十三部就是一个例子,木征部也因此对桃州的统治力加强了。

现在打起来,双方都没有底气能赢,所谓盟约,不过是互相妥协的结果。

西夏那边虽然之前支持董粘,不过是驱虎吞狼,想收渔翁之利罢了,就像大宋对河煌有野心一样,西夏自然也不例外,现在失去了十三部这个棋子,西夏也会防备木征部彻底倒想大宋,自然会考虑和木征部和解。

而木征部之前就有和西夏和解的意思,以后还说不定呢。

王韶之所以要来秦风路,就是想着有朝一日收复河煌,熙州不过是小小的开胃菜而已,整个青塘才是他最终的目的,现在朝中的态度已经很明确了,不会支持他和盛长槐心目中的河煌攻略。

“子纯何必如此,咱们之前不是有这方面准备吗,大宋缺马,咱们这一次缴获这么多,留下四千不错了,你以为兵部诸位堂官会猜不到咱们会优先挑选最好的,剩下的才会交给兵部和转运司衙门,而且,官家的倾向不是一直是复燕吗,咱们只要按照自己的节奏来就是了,等到时机成熟,朝中大相公们和官家又不是傻子,到嘴的肉还能放过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