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章 瞒天过海之计

赵其方频繁往来汴京和秦风路,王韶的弟弟王夏去年刚成为京官,每次盛家派人来秦风路,都会派人随着盛家商队一同来秦风路,已经成了惯例了。

兄弟二人书信往来,自然不仅仅是寒暄,当然也会互通有无,王夏人在汴京,朝中消息灵通,自然会将朝中动态给自家兄长写信告知。盛长槐当然能猜到,王夏定然在书信中提起了顾廷烨参加科考之事。

“子纯兄,看来您也瞧出来不对劲了。”

虽然以勋贵身份参加科举,在大宋并不算什么稀罕事。在盛长槐奉旨科举之前,大宋就有勋贵参加锁厅试。但是无论是之前的勋贵,还是盛长槐,他们都有一个特征,那就是仅有勋爵,并无实权,或者仅仅是挂职,参加科举不过是给自己的身上镀金罢了。

如顾廷烨这样手握重权的封疆大吏,那可是前所未有的。

“官家是疯了吗,这是要把顾指使放在火上烤啊,等到他缓过神来,定然不会眼睁睁的看着大宋出现一个身兼文武之职的权臣,太子殿下在军中的势力,国舅被贬斥,段将军和耿将军逐渐被贵妃的姐夫和弟弟排挤出殿前司,如果顾将军在出了什么事情,那么官家苦心打造的平衡就被打破了,官家到底是想干嘛,难道真想扶持永王上位吗,废长立幼,这可是大忌啊。”

王韶之所以这么紧张,是因为他明白,官家为了平衡朝中势力,除了顾廷烨之外,禹州旧臣里面,亲近太子的军中将领,这两年都不怎么顺心,沉国舅并非是特例。

小段将军和耿将军,本来也算是禁军中实权将领,这两年也都被官家找了各种理由调离殿前司,现在殿前司的重要职位,全都在刘贵妃一党手中,甚至刘贵妃那个不着四六的弟弟,也成了殿前司排名前几的重要将领。

独独只有顾廷烨,虽然明面上看上去是官家的人,但是明眼人都知道,顾廷烨不仅仅是官家的人,他才是官家平衡朝中势力的重要棋子,一旦官家出现什么变故,顾廷烨当然是支持太子的。

当然,文臣那边,朝中诸相,包括韩章韩大相公在内的,大部分也都是支持太子的,但是自古夺嫡之事,最终一锤定音的,必须是军方,也只能是军方。

如果没有军方支持,失败者一意孤行,孤注一掷,重演玄武门之变,那可就会成为现实。

在王韶看来,官家这哪里是宠信,这是捧杀啊。大宋从太宗开始,文贵武清就成了常识,如果官家真的存心让顾廷烨拜相,恐怕将来没有好果子吃。

哪怕是先帝那样的人,当初那么信任天海候府,比之现在的顾廷烨不遑多让,也就是先帝仁慈,即便是起了疑心,也不过是闲置,但是现在的官家,恐怕没有一个人认为他是仁君吧。

“子纯多心了,咱们这个官家,帝王权术是越来越得心应手了,这种错误他自然是不会犯的。在说了,你想想,以官家这个多疑的性格,连太子都要这么防备,又怎么会相信一个外人,官家家扶持顾廷烨当权臣,你相信吗。”

“对啊,官家是不可能完全相信一个人的,若是宁远侯身兼文武重职,朝中风向一定会风云变幻,宁远侯一旦拜相,太子势力大增,哪怕在贬三个国舅都弥补不了,永王和太子的平衡将会被打破,官家之前做的那些就没有了任何意义。”

王韶马上反应过来,如今朝局,中层官员中,除了中立者,已经站队的,大多是偏向永王之人,这部分人都是被眼前太子失势迷惑了的,这也是因为这两年新入中枢者,大多是投靠永王和刘贵妃的,他们可看不懂是官家在搞平衡,只以为官家在为易储做准备,谁都想提前上车,文官中这种人不在少数。

王韶之所以这么担心,是因为他本来就是太子举荐的,是当之无愧的太子党,所以从自家弟弟王夏的书信中得知这一消息,马上就看出不对,匆匆来找盛长槐商议。

王韶话刚说完,马上就反应过来了,脱口而出。

“不对,如果不是捧杀,官家又没有失智,他这样做的意义何在,官家这两年的心思越来越难猜,诸多谋划自有深意,他不会做这种无用功的。”

盛长槐哈哈一笑,不愧是王韶,稍微提醒一下,马上就能想到到问题的关键。

“子纯可是想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