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七章 王家的结局

听到王家女卷,除自己之外被发卖教坊司,而自己独自一人被流放岭南,王老太太心里毫无波澜,早在她的意料之中,有几个外孙外孙女在汴京照顾,王家女卷也不会像别家一样,真的就成了官妓了,在里面熬上几年,风声过去了,她们自然会被悄悄赎买出来,这都是文官的常规操作,至于自己会死在半路上,王老太太这么大年纪,活到现在已经不亏了。

听到王家族人被牵连,一并抄没家产,贬为庶人,王老太太甚至心里还有一丝解恨,王家发达的时候,旁支族人各种巴结,甚至用王家的名义在老家作威作福,商场上更是呼风唤雨,等到王家遭了难,叫他们拿出钱来帮嫡支一把,他们却各个躲的远远的,现在被抄没家产,这是活该。

但听到王老太师的牌位,被从太庙移出来,甚至夺回追封的谥号官职,王老太太才慌了神,从太庙移除,这是应有之意,但是夺回追封,这代表着王家从此没有了翻身之地。

大宋优待士大夫,即便是后世子孙不肖,犯了重罪,也不会过多牵连已故的先人,如果王老太师的追封仍在,等日后官家遇到喜事,大赦天下,儿子和孙子还能因此被免罪,哪怕他们两人前途尽失,王家日后若有优秀子弟,还能东山再起。

一来王家不是直接参与谋逆的,是被逼签下文书,罪名最大的便是隐瞒不报,二来,哪怕是王老太太在不喜欢盛长柏,也知道盛长柏姐弟的性格,不会见死不救,王家落幕也不会不闻不问,等自己有了重孙子,到时候还能拜入盛长柏门下,自己那个不孝的外孙子前途光明,有他教导,肯定能出一两个贤才。

王老太太甚至已经计划好了,在自己流放之前肯定能和儿子见一面,她甚至打算在见儿子的时候,劝他在大赦之后,和孙子多娶几房妾室,做不了官,也能够为王家开枝散叶,到时候挑选聪慧的拜倒外孙子门下,算是她作为母亲和祖母为儿子最后一次谋划,这个主意,是王老太太这几个月唯一能想到对老太师这一脉的补偿。

但是,如果王老太师的追封被剥夺,那么大赦就和王家没了关系,谋反在十恶不赦之内,若仅仅是附逆,没有直接参与谋反的,罪名较轻,重臣之后会被破格加入大赦名单,王老太太自己不是官员,却听老太师说过,文官之中对于这种事情都是会顺手行个方便,不是因为王家如何,是为了给自己留后路,谁也不知道自己的后辈会不会也无意中被谋反桉牵连,这种事情,王老太太也是见过的,当年逆王被牵连的有些官宦之后,和王家情况差不多,这是有先例的。

想到这里,王老太太心里不禁在大骂自己那个不孝的外孙,竟然真的不管王家,她却丝毫不知道,王家附逆,罪名中缺少了最大的谋反最,只说了和刘贵妃结党,以及隐瞒不报这两个最要命的大罪,已经是盛长柏私下里求自家岳丈帮忙的结果。

为了帮王家,盛长柏拒绝了盛长槐建议自请外放的主意,执意留在汴京上下奔走,为王家求情,惹得海文礼勃然大怒,等到海文仁回京之后,又授意当年御史台的嫡系弹劾盛长柏,盛长柏不自请外放,那就贬他出京,品级虽然不如自请的高,但也只能这样了。

要不是盛长柏的求情,海文礼觉得贬斥女婿出京对不起女儿,因为贬官自然是去下州,或者是什么苦寒之地,不比自请外边的地方繁华,自家女儿要跟着去受罪,海文礼起了恻隐之心,才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帮了王家一马,要不然,王家的罪名还能更大。

相比于对于同为文官一脉,大理寺的人没有一棒子将王家打死,东昌侯府满门抄斩,连五六岁的男丁都不例外。大内统领马辉夷三族,

而顾廷烨的顾家,四房五房不出意外又被抓到牢里关了几个月,因为他们受到了顾三郎的牵连,最后剩下的几个后辈更是流放一千两,王家已经很不错了。

按照惯例,不管是发卖也好,还是流放充军也好,都是要先关入大牢,过些日子负责此事的衙门腾出手来在安排。

想到自己死后没脸在见王老太师,将王家带到了这步田地。王老太太不等衙役们动手,两眼一番,旋即便倒在了地上,负责宣判的内官向衙役使了个眼色,命他们上前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