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马车上看了一会儿,林如海就带着女儿离开了。
林淮玉戴着大氅的帽子,手里揣着汤婆子,安静地排着队。
虽然雨停了,但是天气依旧十分寒冷。时不时吹来一阵风,冻得人直打哆嗦。
林淮玉看了看他周围的人,发现都比他年纪大,不过并没有中老年人,基本上都是十几岁或者二十岁左右的年轻人。
对于读书人来说,县试是最好考的。如果连县试都考不过,那么后面的考试就不用参加了。
他还发现这个考场的考生们,大多数家里条件都不错,从他们身上穿的棉袄就能看出来。只有几个考生的条件不好,穿着打着补丁的棉袄,在寒风中冻得发抖。
在古代,读书是一件非常花钱的事情,不管是书籍,还是笔墨纸砚,又或者是束脩都不便宜。一般普通的人家很难供得起孩子读书,如果要供的话,家里会穷的叮当响。
如果家里的条件稍微好点,能供孩子读书参加童试,但是乡试就很难。乡试的考场在贡院,贡院一般都在州府。像江南的贡院就在金陵,也就是说所有江南的考生都要去金陵参加乡试。
出远门参加乡试,路费和吃住费都是一笔很大的开销,一般普通老百姓家里是供应不起的。在现代,有没钱上不起大学的学生。在古代,也有没钱没法参加考试的人。
此时,天还没有亮,考场的大门口就挂了两盏红灯笼,并不怎么明亮。昏暗的气氛,阴冷的天气,这让不少考生的心情越发压抑紧张。
站在林淮玉旁边的考生,看起来十七八岁,穿着半旧不新的棉袄,低着头,全身发抖,嘴里哆哆嗦嗦地说着:“佛祖保佑我考中!菩萨保佑!老天爷保佑……”
林淮玉仔细地听了下,发现隔壁这位兄台把天上的神佛全都拜了,就连土地神都没有放过。
卯时初,考场大门口打开,侍卫让考生们依次有序地进大院。
走进大院,一下子变得明亮许多。林淮玉发现院子里站满了侍卫,这些侍卫不是拿木仓,就是佩戴刀剑。一个个表情沉肃,全身上下散发着凛冽气息。
考生们哪里见过这个阵仗,有些胆子小的人看到这些带刀带木仓的侍卫吓得腿软,直哆嗦。
很快,就开始一个个检查考生携带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