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赵节耸肩,“我在家里听说这京畿附近皆是如此,就怕还有旱情。可洛阳那头却是连日暴雨,这倒是两处极端。”

虞玓听到赵节说起洛阳,凝神想了想,“洛阳是否在黄河的下游?”

黄河之说法,也是在这两年在盛行起来。赵节还是想了想才知道虞玓在说的是哪条大河,当即点头,“确实是在下游,要是河水暴涨就真麻烦了。”

杜荷也说着:“暴雨连日,就生怕会冲垮堤坝。但如这京畿般不下雨,却也是灾祸。这真是下少了不行,下多了也不行。”

赵节叹息着摇头,“说是已经急下命令,要那洛阳一带皆警惕些,莫要发生如此灾祸就是。”

虞玓望着那炙热的天意,喃喃自语说道:“莫忘了……还有洛水。”洛水贯穿洛阳城内,若是出事,必定是先由洛水而起。

赵节心中一凛,正记下此事。

只是这般的愿景虽好,却也难敌天意。

七月,洛水暴涨溢出,城内漂六百余户,损失惨重。再三月,黄河泛滥,连坏陕州河北县及太原仓,毁河阳中潬。

后者急报进京的时候,立政殿内通宵天明,就连东宫也灯火通明。

太子随侍立政殿。

虞玓是在翌日入宫时方才知道此事,毕竟虞世南已经半退下来,而虞昶的位置还未高到被连夜召集的程度。只是没想到他们当初的交谈竟是一语中的,如此说来却还是有些悲凉。

寥寥数语,受苦的却是真实的百姓。

赵节与杜荷怕也是知道了消息,今日前来的脸色并不怎么好看。

上头学士正在讲着课,虞玓在下头记着要点。在他书案的左侧,放着他昨夜写好的作业。在这十几二十个门生里面,崇贤馆的学士们不说多喜欢虞玓这个学生,到底是具有好感的。

毕竟好学的人谁不不喜欢?

大抵是因着崇贤馆本身地位的缘故,入学的学生们重心并不完全是学问,这让教书的学士们也是按时点卯来做事。在这群懒散的尊贵鹌鹑中,突然冒出了一只好学的鹌鹑,这确实是能让人稍稍捡起些兴趣来。

故而这小几月来,崇贤馆的学生们发现这群直学士一个两个跟吃了啥兴奋的东西般,比之以往要更为上心认真,捉着往日懒散的他们一个个认真读书,让他们有些苦不堪言。

赵节寻到广平公主那里去吐槽,广平公主在入宫后把这件事当做笑话告知了长孙皇后,这就又顺理成章地让圣人知道了。

圣人认为妙啊!

本来昨日的急报就颇有些着急上火,连带着诏令与赈灾的部署下去后,这气才算是顺了一半。心里还是惦记着灾情如何,在立政殿内多兜了两圈,被哄着小公主的长孙皇后看到,就顺势把前些日子知道的趣事拿来哄着半郁闷的圣人。

圣人听完倒是起了旁的心思。

本来崇贤馆的设立除了保存宫廷古籍外,也隐约有为太子招揽门客的意思。只高明一直都是恪守本分,从未越距。这让圣人高兴的同时,却也有些担忧,大手一挥让崇贤馆开始招生,并着把一些重臣宗室的子嗣都绑在了东宫的马车上。

这事他向来做得溜儿啊。

因着有这么一层暗地里的意思,所以教书的直学士虽都是大儒,却不一定是真的在教。毕竟门徒无心向学,这何必花费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