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六楼的办公室被严重焚毁,历年的财务资料和公司档案付之一炬,造成了无法挽回的损失。对此罗夏至也毫无办法,只能在重新装修的时候吩咐要注意加强防火措施,多加隔离设备,以免重蹈覆辙。
在这个还没发明火灾自动报警器的年代,想要远离祝融,只有靠自己严防死守了。
原先只是被当做员工咖啡厅的七楼,这次彻彻底底迎来了涅槃重生。
首先是被开辟出了一间西餐社——左岸风情,经营地道的法国菜。
为此罗云泽还花重金从如今战火纷飞的欧洲,请了一位法国厨子前来作为主理大厨。并且将原先知名红房子西餐社的厨师也挖了过来。
西餐社开业当天,众多迷恋法国风情的上海小资青年们闻风而来,在法国香颂的低吟下,喝着空运过来的葡萄酒,沉溺在巴黎的浪漫之中。吃完西餐,再去楼下的剧场听音乐,简直不要太“惬意”!
七楼的另外一边,则被打造了成了一个玻璃无线广播电台。
是的,无线电台!
时迈百货继拥有了属于自己的杂志社后,也有了自己的电台了!
要问这两年上海滩最最流行什么,那绝对就是开设私人广播电台了。
这开设无线电台的风气是从美国人那边导入的,很快就在这个缺乏娱乐活动的年代风靡开来。随着收音机的普及和价格的降低,这项娱乐活动也从少数有钱人的享受普及到了千家万户。
除了国营市营的电台,这两年民营私人电台也如同雨后春笋般成立起来,甚至还有专门为不懂国语的外国人开设的外文电台。
当时的私人电台便捷到了什么程度呢?
——如果你走在弄堂里,路过一家人家,还没打算开口说话就有人对你比着噤声的手势。等你走进一看,发现这家人家的每一扇门窗上都挂着厚厚的棉布帘子,里面有隐隐传来说话声和唱歌声,那可能就是一家开在居民小区里的私人无线电台了。
电台设备可买可租,小康家庭就能承受,然后再去申请一个呼号,定好赫兹和频率,就可以正式开始广播了。
上海滩最不缺的就是有钱的闲人,几个小开,几个小姐一合计,凭着一时兴趣就能搞个私人兴趣电台出来。或是唱唱评弹,或是讲讲故事,也没想过要盈利,等玩的没兴趣了,转身再把设备给倒手出去。各种广播同好会也是比比皆是,他们甚至还有自己的会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