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远的话一如既往的语出惊人。
有些官员奇怪的问同伴:「鸡会吃同伴吗?」
旁边的低声回答:「还真会,我小的时候,隔壁家里穷,喂鸡,邻居因为缺粮,又舍不得杀,投食不够,一只小鸡被其它鸡活活咬死,吃了部分。」
有官员科普道:「有书记载,鸡确实吃同类的。」
其他官员感叹纷纷,当然,更多的注意力转移到贪污问题上来,这个他们是切身感受,大明朝的俸禄实在太低了,他们很多人也不想当大贪官啊,可养不活自己和家人怎么办?只能伸手,一次伸手,没有悬崖勒马,就次次伸手了。
朱瞻基问杨士奇道:「杨爱卿,你最熟悉我国财政,大明官员不少,可有财力提高俸禄?」
杨士奇不假思索道:「推行一条鞭法,大明财政翻了三倍,就算拿出其中的三层来给官员发俸禄,尚有很大的结余。」
朱瞻基点头道:「很好,那替官员加俸禄一事,你们内阁商量,尽快拿出条陈来。」
「陛下,增加俸禄的同时,治理贪污的力度也不能弱,若是作奸犯科的小人,害民之官,还是要打击的。同时,还要做绩效考核,比如每月给官员的俸禄减少一点,不用多,年终考核的时候,成绩优秀的可以多领,成绩差的则少领。」
「杨爱卿,这些,一并采纳,你们多与威宁侯商量,拿出一套可行的条陈。」
「是,臣等遵令。学士一齐道。
朱瞻基站起来严肃的对群臣道:「朕今日改革,创千古未有的事,为朕效力的,朕不忍让他们挨饿受冻,令其衣食无忧,尔等当尽心办差,若三心二意,不为国家办事,只思自己利益者,休怪国法无情。」
「陛下英明,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群臣高呼。
朱瞻基很满意,他眼中又恢复了自信,他仿佛看到,自己也成为了像皇爷爷一样伟大的帝王。
「陛下,关于士绅一体当差纳粮,臣也有话说。」
朱瞻基坐下,道:「爱卿尽管说来。」
「陛下,改革之事,须得一步一步来,官员们毕竟是官员,如果他们长时间下地干活,那衙门里的事谁管,水利建设、学堂规划、打击违法,维护治安,都是极其重要的,如果一段时间没有人管,百姓求告无门,也是不可的。」
「是啊是啊,官员不在衙门,衙门事务繁多,这里有偷盗,那里有灾害,一旦耽搁了,后果都不堪设想啊。」大臣们纷纷附和。
朱瞻基哦了一声,对陈远道:「这倒是朕忽视了,那依你之见?」
陈远道:「回陛下的话,士绅一体当差纳粮的初衷,一是我大明许多的的田土在他们手里,他们不纳粮,赋税全部重担在百姓身上,百姓负担极为重,他们纳粮,可以多少给百姓减少负担;而是许多人不干活,不知道民间疾苦,政策都只是空想,大臣们都知道一个笑话,晋惠帝时期闹饥荒,大臣上报,晋惠帝说,百姓没有饭吃,为何不吃肉粥。」
许多大臣闻言哈哈大笑:「饭都没得吃了,还哪里有肉吃。」
朱瞻基也不怪罪他们的失礼。
陈远正色道:「是啊,这是简单的逻辑,大家都能想到,但晋惠帝能说出来,晋惠帝傻吗?不傻,至少他能统领一个国家,能处理政务,智商不是堪忧那种,可为什么闹出这样的笑话,就是因为他一直高高在上,与现实脱节,不知道民间疾苦,许多人出生在官宦世家,含着金钥匙出生,不知道民间疾苦,甚至不知道稻谷是从哪里来,以为从树上来的。」
群臣又是一阵笑。
「还有个故事,有个皇帝很勤勉很节俭,当大臣告诉他一个鸡蛋十两银子,他真的以为很贵,所以每次早餐只敢吃一个鸡蛋。」
群臣议论纷纷。
陈远等他们讨论了半天,才对朱瞻基道:「陛下,士绅当差,不是要他们服劳役,而是用很少的时间,去民间干活,体验百姓疾苦,才能更好的决策。时间不必太多,比如春耕广东时候去一下,秋收的时候去一下,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