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中有识之士也认同:“宜先除去声病对偶之文,使学者得以专意经义。”
反对的也有,主要是春闱在即,临时改考试形式对这届举子不公。
也有人认为寒窗苦读数十载,早改早准备,对大部分读书人反而是好事。
还有世家说:“自文章而言之,则策论为有用,诗赋为无益;自政事言之,则诗赋、策论均为无用。”什么都无用,别科举算了,还是举孝廉吧,我们推荐熟人啊,管够!
寒门:呸!
一阵扯皮,朝上沸沸扬扬了数日。
最终还是圣上锐意改革,定下自今科起罢诗赋重经义,至于具体章程,朝臣议好后晓谕天下。
这边,姚晨家中也十分热闹。
虽然说轻车简行,出门一趟哪有那么容易,姚家阿婆格外舍不得,就怕长孙一出门就没了。
这年头什么山匪强盗,虎豹豺狼,还有天灾人祸,不要太危险。而且交通不便,一次分别可能就是永远,客死异乡收敛尸体都困难,大家轻易不出门。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沿着官路走,一起出行的也是经验丰富的仆从和护卫。”姚晨反复保证自己一定全须全尾的回来。
姚家阿婆还特地从灶台上取土,让姚晨带着,病了就吃点,说“专治水土不服”。
姚晨是服的。
他看家人实在担忧,不如给他们找点事情做,便道:“要在京里过年,今年就吃不到家里的灌肠了。”灌肠就是腊肠,起源于夏商周,家里年景好的时候会买猪肉做。
“我也想吃!”姚星凑热闹,被阿婆打了下后脑勺。
“一提到吃的就来劲,读书怎么不见你用功?”骂完了,她又对姚晨道:“这几日天气好日头足,给你做了带上。每日吃点自家的东西,不易水土不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