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说了这钱够儿子在省城一个来回的了,再有老大,他这把年纪了还没个后,可不得为他打算打算?还有咱荷花,眼见着也要说亲了但嫁妆还没有着落呢。”
不过张氏想想觉得当家的说得也有道理,可不是因为他们有个好儿子,才能享这许多福。若是没有三儿子,她们一家子都还挤在老房那几间屋子里喝稀粥呢,哪有今天的好日子,儿子不但中了举人,还娶了嫁妆多的媳妇……
“对了当家的,你看了三媳妇的嫁妆没有?满满的六十六抬都插不进手,就比先头的大刘氏少了两抬!但是单子比先头的更长,首饰匣子更是金光冲天,实打实的刚才搬的时候钱树两口子差点就把腰给折了!”
陈老大瞪圆了眼,“钱树怎么去搬我们儿媳妇的嫁妆?”
张氏解释道:“那不是因为要把嫁妆箱子理一理,在后罩房那边腾出几间屋子来嘛,不然下人们都不够住了,他们那一屋子的女人连个箱子都搬不动就让他去帮忙抬一抬,不然难道让你这个公爹去还是让她当家的咱儿子去?”
那的确更不像样,陈老大没话说了,叮嘱道:“这些嫁妆你可别碰,就让她自己收着。”
“这大户人家的嫁妆我哪儿敢管啊,”张氏叫屈,“连着先头那个的我都准备给她收着。”
陈老大点点头,可不是这个理,普通的乡下妇人嫁妆能有两抬就很得夫家看中了,可不管是大刘氏还是小刘氏,嫁妆都是论车的,满满的摆了一院子,这些东西他们老陈家可不能碰,没得让人戳脊梁骨。
这世间风俗和朝廷律法都规定了女子的嫁妆为自己所有,待去后分给子孙的,若是没有子孙则要返还娘家。
所以谁家要是敢打儿媳妇嫁妆的主意,不说亲家不同意还会坏了名声,连累得整个宗族,整条村都娶不上好媳妇。
想到此处,他又不放心地仔细解释道:“老三娶的这两个媳妇啊,带的多是浮财,田地不多,先头那个去的时候都商议妥了,她的嫁妆就分给慧姐儿和康哥儿这两个孩子,这是咱们亲孙呐。”
“后面娶的这个就分给她自己生的孩子,也是咱亲孙,如此两边就都差不多,他们日子也安稳。”
顿了顿,又说道:“你别看这两个嫁妆都多,可是将来老三谋官的时候用的银子也多,先刘老太爷就用尽了刘老太太的嫁妆,后补上的,刘家这次结亲也是有这个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