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船行得快,很快就超过了前方一艘不起眼的客舟。两艘一高一低的船擦肩而过时,周有霖的视线与满船行客之中一个不起眼的人对上,微不可见地点了点头。
这一幕十分隐秘,就连站在他身后的六个人,都丝毫未曾察觉。
第40章 妄自菲薄
顺宁元年四月,赶赴江南的钦差还朝,将周有霖等一干阳山贪污案相关人员押解到京。太皇太后晓谕刑部、御史台和大理寺三司会审,彻查此案。
本来三司会审的目的,是审出此案是否与参政知事顾铮有关,然而第一次问讯时,作为主犯的周有霖却大肆喊冤,绝不承认自己与此案有关,声称自己是被人陷害,请求朝廷彻查,还自己一个清白。
这番话大出衣料之外,也让三司负责审理此案的官员们颇为头痛。
在江南时,面对着钦差,周有霖虽然并未认罪,但一味沉默已经被解读成了默认,如今忽然要翻案,自然是个大麻烦。
然而案子已经移交过来,且上达天听,又牵扯到顾铮这个关键人物,绝不能草草了事,因此只得从头审问。
这一审,还真审出问题来了。
其中一份之前确认由周有霖签字生效,调取灾银的文书,被证明乃是伪造。周有霖根本没有见过、更绝不可能签发这份文书,但仓库里的钱粮,却的确就是用这份文书调走的。
能够模仿周有霖字迹甚至接触到他的印章,此人必然十分亲近,因此周有霖身边的属官均被提审。然而这些属官众口一词,都表示自己并不具备这样的能力和条件,周有霖自己也无法指认到底是谁陷害了自己,案情一时陷入停滞。
不过在三司扩大了提审范围,一一提审这些属官们身边的小吏长随时,新的证据出现了。根据一位小吏的说法,他知道其中一位属官乃是左撇子,擅长左手书。
这位叫做黄子德的属官左手所写的字,被证实跟伪造文书上系出同一人,案情便又有了进一步的进展。
然而没等三司进一步提审此人,查明身后是何人指使,那黄子德便在狱中用腰带上吊自杀了。根据狱卒的说法,他临死之前神神叨叨,反复念着一句“救命之恩无以为报”。
而经查实,周有霖的确曾经救过黄子德性命,这才将之收为己用。而黄子德平日里在诸多属官之中,也的确属于比较亲近他的那一拨。这一回栽赃陷害他,实在令人费解。
于是又有人提出,或许这是周有霖自导自演,就是为了洗脱嫌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