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至唐春生出生,因为是整个唐家唯一的男丁,更被寄予厚望。
大抵是继承了父祖的聪慧,虽然他不怎么喜欢读书,一边学一边玩,也还是在十六岁这一年考中秀才。祖父一心想让他考个进士回来,因此连亲事都没给他议。可惜第二年秋闱他并未中举,蹉跎了三年。直到顺宁元年才顺利取中,却又在会试之中落榜。这一耽搁就是六年,现年而十二岁的他仍旧孑然一身。
虽然以进士考试的难度而言,就是三十岁中了,也可称一句青春有为,但科举多少要看时运,君不见多少惊才绝艳的大才子,同样止步于此?唐春生不喜欢读书,也知道自己的斤两,中举之后已经歇了上进的心。偏偏祖父寄予厚望,根本无法反抗。
所以听闻秘书监招考,唐春生灵机一动,背着家里偷偷报了名。
他打算等考中之后再告诉家里,到时木已成舟,秘书监这御前行走之职也不辱没他唐家门楣,想来祖父也无能为力了。
虽然时候还早,远没有到考试开始的时候,但贡院门口已经聚集了不少人,热闹非常。不过大都是来看热闹的,还有考生的家人,真正参考者寥寥无几。
去年的春闱就是在这里举行,唐春生和陈斌熟门熟路摸到门口,经过一系列检查之后,便入了贡院。
二人运气不错,就在一个考棚里。分别落座之后,唐春生就检查起自己的考篮。因为通知上写要靠策论,时务及科学三门,因此诸多考生都是按照会试时的标准来准备,篮子里有足够三天吃的干粮和日用品,以及自备的笔墨纸砚。
但开考之前,跟着卷子一起发下来的,还有一支铅笔和一个转笔刀。这一次考试以铅笔作答,用不上自带的文房四宝。
这些报名参考的年轻人,消息都十分灵通。将作监做出铅笔的消息早就隐约听说过,这会儿得了实物在手,都十分新鲜,拿在手中把玩。
不过这种放松也只有一瞬,等考官将考卷展开,大声念诵考题时,所有人都面色凛然,一边将考题写下,一边沉思该如何作答。虽然在京举子之中,报名者十不足一,但总数仍有近千人,但最终却只取十人。
百里挑一,竞争之大可想而知。
第一道策论题,问的就是所有人意料之外的海贸之事。
大楚立国以来,海禁一向都是国策。而今朝廷开海,大兴海贸之事,其利弊朝中早已争论过无数次。而今第一次海贸正在筹备之中,即将起航,若是能擢选入秘书监,往后的工作也必然有许多与之相关,这一题虽在意料之外,却实属情理之中。
唐春生思量片刻,便已经有了想法。
海贸是护国大长公主和顾参政一同制定的策略,同样是国策,而且已经在施行之中,自然不会不好。所以这题只有一个方向。毕竟这是秘书监招聘,而非进士科选拔,需要的是能领会上意,传达精神者,而不是有自己想法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