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页

先前在宴席上他已经注意到了张鹤,不过她坐得远,除了留意到她偶尔与石青互动外,便没有别的举动了。便问道:“张二郎可知我为何要见你?”

“晚辈不知,还请官人明示。”

“你也是形势户,你对我今日的提议有何看法?”童历瑜又问。

张鹤自知不能像对石青畅所欲言那般与他说,沉吟片刻,答道:“官人之举对佃户而言是极好的,且比起劝课农桑,更能让他们积极地耕种……”

童历瑜见她侃侃而谈,从容又沉稳,且能说出他此举背后的目的,便知她是一个很有见解和长远的目光之人。心中为自己的决定而得意不已时,又听见张鹤话锋一转,说起了他的提议之漏洞来。

“假使今年一亩上田能产三石五斗,而地租便要交纳一石五斗,若租牛、农器则再加五斗,以所产之谷增多为由,再加五斗,形势户所收取租税便比分成租要高上许多。而次年若一亩上田只产三石,可形势户认为正常可产三石五斗,便依旧照一石五斗的量来收取……”

童历瑜为张鹤的直言不讳而略微生气,只是这些事情他早就想到了,便道:“那依你之见,该如何解决?”

封建制度消亡或许就可以了。张鹤心道,只是她显然只能在心里腹诽一下。嘴上却道:“晚辈只能想到这些,却也无解决之道。”

解决的办法还有许多,只是这些办法都需要依靠官吏来执行。若一旦下一任刺史是一个品行不端之人,他与形势户相互勾结,对百姓的疾苦视而不见,那这些都是枉然的。

童历瑜笑了笑,并没有多言,他又问了石青一些问题,而后才转入到他所感兴趣的土豆上来。张鹤虽然对太多人推介过土豆与红薯,这些措辞她也说到乏味了,不过从石青到柳参军,再到童历瑜,说明她的推介是有用的。

童历瑜道:“照张二郎所言,冬月似乎便能长出两亩土豆来了?若张二郎舍得,官府想向你买这些种,在官田试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