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星期后,笙竹被鞭炮声吵醒,她洗漱出门,看见一户人家绑着一大只类似于瓷白猪的肉猪,交予另一户人家。在一片鞭炮声中,那户人家的姑娘穿着喜袍,与肉猪交换。
——这是什么?嫁娶?聘礼?嫁妆?
“老师,这是嫁换。”舒韵不知什么时候来到笙竹身后,语气平静得宛如死水一般,惊不起半点涟漪。
嫁换?
“已经很划算了,前几年饥荒时,素仪姐只换得两只鸡。”舒韵抬手抱住笙竹,脑袋埋在笙竹后腰处,“老师,我将来也会这样……”
“……什么,意思?嫁换……”
“就是字面上的意思呀。”舒韵忍不住笑起来,“老师,就是用女儿换取必需的食物呀。如果家里有男儿,那么女儿还可以换取男儿的亲事呢。”
晴天霹雳。
笙竹终于明白大概哪里不对了,这村庄太过压抑。孩子们没有一丝一毫的活力,村民们的热情老实淳朴之下,掩藏的是根深蒂固的愚昧无知与封建……
笙竹猛地看向交接的喜事,一片鞭炮与喝彩声中,仿佛有只无形的巨兽,咆哮着将一切吞入腹中……
隐天蔽日,一片黑暗。
作者有话要说:没什么可以称得上“伏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