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而几乎所有考生都对第一场考试很有信心,这极大地提高了他们的自信,在应对第二天的考试时,才能更加放松。

不过第二场考试可谓是四场试里最难,也是最受重视的诗赋。贾琰先给出的是诗题——《水清涟漪》。

众考生先是低头沉思,尝试自己去理解题意,沈霁也不例外,不过她很快便从脑海的书山中找到了它的出处:

这应该是出自《诗经》(毛诗)中《魏风》的一首诗《伐檀》,根据《毛诗正义》的义疏所释,这是讽刺贪婪剥削的贪官的,原句应为:河水清且涟漪。

因而这道题目应该是要告诫朝臣们不得尸位素餐,奉劝他们要做出功绩才能享受该有的俸禄和待遇。

果不其然,有考生憋不住“上请”,——向考官询问题意。

贾琰将《伐檀》的全诗背出,又引用了《毛诗正义》中孔颖达的义疏,让考生们自行理解,——不同人对这些义疏也会有不同的见解,这会使得他们在诗上的风格有所偏向,如此一来风格明显,才更容易让人知道考生的心思。

诗题之后是赋题——《谟明弼谐》。

咎繇曰:“允迪厥德,谟明弼谐。”

题意是规劝君王要遵从先贤的德行,只有君王拥有了德行,那贤德的贤才才会投奔君王,在贤才的辅佐下,君王的统治才会稳定,国家才会走向兴盛。

沈霁总觉得这题的背后是赵光义在表达对赵老大最近扶持赵德昭的不满,毕竟这位秦王在反对赵老大迁都洛阳时,曾说过“国运能否长久,在德不在险”这种冠冕堂皇的话。

如今在解试上又出这种劝君王遵从先贤德行的题目,很难不让人多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