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9页

事实上,将整个房子都用来给《未来》编辑部的人办公,还是有些太大了点,毕竟这里原本在设计上是可以容纳四百万册图书和报刊的。

参考其他几位理事会成员的意见,陆舟最终决定将第一层留出一片区域沿用原先图书咖啡厅的功能。

平时院里的研究员,不忙或者休息的时候,也可以来这里喝点东西,和不同领域的人聊上两句。

或者哪怕是感受下学术氛围的熏陶,也是极好的。

很多伟大的灵感往往都是诞生于不经意之间。

关于这一点,陆舟自己可以说是深有体会了。

选址搞定了,编辑部的牌子很快挂了上去。

高高悬挂的“未来”两个大字下面,悬吊着的是它的官方译名“future”以及造型独特的logo。

光是看几个大字,看着多少还有些科幻的感觉,但放在金陵高等研究院这种地方,到也显得不那么令人突兀了。

毕竟从这里走出去的技术,反而更给人科幻的感觉。

与此同时,霸气的不只是名字,《未来》编辑部的阵容也同样可以说是相当强大了,不管是总编还是普通编辑,无一例外不是业内小有名气的牛人。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人虽然是陈玉珊通过猎头公司从其他期刊那边挖来的,但绝大多数人几乎都不是冲着那份并不算太丰厚的薪水,而是冲着金陵高等研究院的名气和陆舟本人的名片来的。

比如,此刻站在陆舟面前的这位主编。

他的名字叫姚龚,曾经在《自然》旗下子刊担任过主编,千人计划从海外归国之后在北京一家高校任教,可以算是半只脚已经踩回学术界了,但在听说陆教授打算自己创办期刊之后,又辞掉工作投奔了过来。

“……目前咱们已经注册完成的刊物有一本《未来》主刊,以及包括《未来材料学》、《未来物理学》、《未来数学》、《未来纳米技术学》、《未来信息技术学》在内的共计15个子刊系列,预计两年内我们会逐步将这个数字增加到27,然后根据具体情况看是否继续扩编。”

言简意赅地向陆舟汇报了工作情况,姚龚停顿了片刻之后,继续说道。

“关于我们这边目前的工作情况,基本上就是这样了。关于咱们的这本期刊,我这里有一个小小的请求,不知道陆教授您能否考虑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