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他们京报是以年轻人为主,并接受各方稿件,并不缺登报的内容,可那大周京报他特意了解了下,对方可是撒银子请来有口碑的文人甚至大儒,可宋泽却觉得这样搞出来的报纸,内容未必会大众欢迎,这也是他自从办报以来沉下心去研究,得出来的结论,所以宋泽才会不慌不忙,甚至觉得这对他们京报也是有利,一方面促进报纸的推广,另一方面也让京报的人沉下心去做内容。
老百姓其实最喜欢看这样的热闹,纸张多值钱,不要钱的报纸谁不喜欢领回去,就是不认识上面的字,沾沾墨香味也是好的,可是听听上面写的内容,不少百姓的眉头却拧起了疙瘩。
“这文章说的是啥意思啊?怎听了老半天我没听懂说的是什么意思啊。”
“我也听得迷煳着呢,好像后面还提到不应该让公主上朝堂的事,认为是那啥啥牝鸡司辰啥的,可公主明明做得那么好,为什么不能夸?”
“就是,明明现在公主怀孕了,正是高兴的时候,皇帝老爷肯定也高兴着呢,这报纸为啥要泼冷水?就不能说点让咱老百姓听着高兴的事?这朝堂难道不是皇帝老爷说了算?”
“算了,算了,不听了,还是拿份报纸回去让家中孙儿看看,指不定能看得多认识几个字,以后家里也能出个读书人。”
京报有不少人走上街头,关注百姓对大周京报的反应,其中有两篇文章的确是大儒所写,就算观点与他们有所不同,但得说上一句,内容是好的,文采那也是没话说,但他们也发现一个情况。
对大周京报兴趣更大的是那些文人,因为有些大儒本就受这些读书人的追捧,这现象就如追捧宋六元一般,但对中下层的百姓来说却不是那么友好了,没受过多少教育,就算是识得几个字能看报纸的,对文字深奥晦涩的文章,并不会给予多少目光,远不如京报上面的精彩的刑侦案子来得受百姓欢迎。
还有大周京报想要借报纸的口向百姓灌输他们的想法理念,却不见得所有百姓都会喜欢,比如他们在报纸上反对公主从政一事,老百姓正为公主怀孕一事而高兴,这样的文章未免让他们倒胃口,老百姓也不是没有自己想法的人。
众人用心总结着他们的发现,虚心走到百姓中间去听他们的声音,可有些人却惯常高高在上,以一副说教的口吻来对待中下层百姓,因而在刚起步时便发现形势并不如他们所想,并非靠财大气粗便能实现他们的想法。
当然此刻他们还没发现这样的情况,他们自己也被高调的推广动作所迷惑,以为大周京报已将京报压下一头了,正在筹备大周京报的第二期第三期,准备要独占京报的报纸市场。
燕向熙从户部出来,宁杨小心扶着她上了马车,自从燕向熙怀孕以来,宁杨那是天天不落,早送晚接,中间还要送吃的用的,对公主是全方面的呵护体贴,顾沐亲自负责燕向熙的安全,对宁杨这种举动也看得辣眼睛,这两个混蛋,天天在他面前秀恩爱,再这样下去,他要撂挑子不干了。
尽管心里抱怨着,顾沐依旧一丝不苟地完成自己的工作,知道燕向熙这一胎有多重要,暗地里的敌人又多想要破坏阻挠,等公主驸马在马车里坐好后,顾沐翻身上马,挥一挥手,马车缓缓动起来,四周都被侍卫包围起来,保证外面的人无法接近中间的马车。
四周路人也自觉地离这车队远一点,队伍缓缓地向皇宫方向行去,车上的燕向熙还颇有精神地拿起那份大周京报想要看,不过被宁杨接手读给燕向熙听,燕向熙也很乐意享受这样的服务,眯着眼听着。
不过听到宁杨将一篇文章读了一半就停下,燕向熙睁开眼嗤笑了一声,没意外看到宁杨脸上还未来得及完全退去的恼意和担心。
“有什么好担心的,无非又是来攻击我这公主的,老生常谈了,别恼,我都没恼,你恼什么,燕向瑾弄来的这些人野心不小,想要将京报踩下去,可就凭这些内容就想将京报压下去了?他们这些人还没搞懂京报为什么会受欢迎吧,以为只要请些文人动动笔杆子,外面那些人就会捧场?真是小看了这京城上下的人。”
燕向熙才听了两篇文章,不,第二篇还没听完,就看出这份报纸的问题和前景了,比起京报差得远了。
小夫妻俩在马车里说着话,外面骑在马上的顾沐则严警着四周,这条路他闭关眼睛也能走完,快到岔路口时,顾沐突然挥手示意车队停下,忽然就听到前面有急促的马蹄声传来,还有人的惊慌喊叫声。
顾沐眼里闪过厉色,下令道:“保护好公主的车驾!”随即一夹马腹,顾沐的马就纵身而出,刚冲到路口便见一匹惊马横冲直撞而来,马上的顾沐拔刀向疾行而来的惊马斩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