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梁大人对尧昌府的情况也产生了兴趣,所以年底前还特地抽了个时间,也跑了趟尧昌府实地考察了下,有燕沐震慑西南,并不用担心离开一阵子,西南会出什么状况。
梁大人的品级比顾昭高,加之他又与燕沐同在西南为官,对燕沐颇为包容,所以顾昭热情接待了梁大人,亲自作陪当向导,带着梁大人四处看看,梁大人走了一圈,尤其是各处的学堂后,看得颇为感慨。
了解过其中的运作,以及尧昌府各方面的情况后,梁大人心中觉得,这模式只怕也就顾昭这里能推行得起来,想要西南推行会难度重重,除非靠燕沐来进行。
光看顾昭在这里受百姓欢迎的程度,就可知他在这里的威信有多高,百姓有多信赖他,这不难理解,他也知道些顾昭初来尧昌府的情况,当初这里完全被贪官把控,老百姓的日子苦不堪言,现在因为顾昭才会日子越过越好。
顾昭的法子只适用于顾昭,其他官员也没他那样的生财之道,梁大人想得很通透,满朝的官员,也就出了顾昭这么一个另类,连民间的商人都奉他为财神爷,也正因为他生财有道,所以才敢投入这么多的银钱建学堂免束脩。
梁大人对顾昭说:“此法甚好,希望朝廷能看到这样的好处,并能在大周推广开来,由朝廷来安排比各地自己执行要好。以前看不到这样的希望,不过以后未必不能实行。”
那也是因为以前朝廷没有顾昭这样的官员,如今正是因为有了顾昭才有希望,自顾昭进入了朝堂上,那户部尚书也不再整日抱怨户部没银钱了,那位老尚书心情好着呢,所以梁大人希望顾昭再接再励,尧昌府任期满后早日回京城。
顾昭可不知梁大人这番想法,但很认同梁大人的说法:“是的,由朝廷自上往下推广要便利得多,我也相信将来会有这么一天的。”
梁大人离开尧昌府的时候带走了几份学堂用的通识教材,回西南后还将这教材给自己好友寄去了,他是觉得这教材编写得不错。
转眼又到了年底,燕沐留在了尧昌府陪顾昭一起过这个年,开心得很。
京城皇帝知道燕沐又跑去了尧昌府,除了无可奈何还能怎么办?不过之前用火药炸山开路的事,并没引起多少人的关注,这也让皇帝松了口气,心想大概那些外族的探子并没想到,那样大的动静是因为“火药”弄出来的,因而不觉得要关注了。
因为之前和女儿的讨论,皇帝也觉得应该加大对火药的开发,就算将来火药的存在暴露出去了,方子也泄露出去了,但最好的东西掌握在自己手里的话,那就没必要太过担心什么,这对以后的皇帝也会有督促作用,免得以为这江山可以高枕无忧了。
他将当初参与这项实验的匠人又集中起来,再补充了些人进去,这些人当然都是极为可靠的,又派了工部一位官员负责,将研究改进火药一事交给了他们,当然这一切都是他秘密进行的,在朝堂上并没有宣布,这些人也直接肃属他这皇帝,听从他皇帝的调遣,可以参与进来的也只有他的女儿永福公主。
又因为火药危险,一旦爆炸动静太大,所以将地点安排在一个隐秘的山谷中。
尧昌府的新年有新气象,相比起去年,这个新年百姓的心情更好,不说手里的银钱比去年多了,这家中的孩子送去学堂,数月下来成果显着,除了认识了不少字,而且走出来气派也跟以前不太一样了,老百姓对家中的孩子大多放养,整日在外面玩成一个泥猴子,但进了学堂后一个个斯文了不少,老百姓看了心里高兴。
老百姓心里高兴,顾照昭也挺高兴,和燕沐走在城中,耳边听着他们的欢声笑语,和燕沐说着话,说他新一年的打算。
新的一年他不打算再有什么新动作了,只打算巩固好如今的成果,加深百姓的认知,这样在他离开后才不会有太大的起伏。
“哥哥做得很好!真的,没看连梁大人看得都羡慕。”
“有什么羡慕的,我只是尽力而我,如果事情超出我能力范围之外,那我也是没办法的。”顾昭有想过弄出这些东西别人会怎么看他,但想想让他什么都不做,不对现状做出丝毫改变,任由治下百姓继续苦难着,他做不到,明明他知道后世那么多知识,明明他知道他可以作出改变却无动于衷的话,他的良心过不去。
当初来尧昌府主要考虑的是能帮到燕沐,但真的来到尧昌府后,却又觉得当初的选择再正确不过,正因为离京城远,在除掉那些贪官豪族后,他可以放开手做自己想做的事,地方偏远的好处这时也显现出来了,如果他是在离京城近的地方做出这么大的动作,估计陛下的案头上参他的折子要堆得老高了。